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论积贮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论积贮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写于公元前178年,即汉文帝二年。汉由于长期战争,因而造成经济凋敝,米价昂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文帝时仍未改变。贾谊有感于此,作论积贮疏一文,以劝诫皇帝重视农业生产,积贮粮食。这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疏,古文体,给皇帝的奏章。
原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尤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百姓们就会懂得礼节。”百姓缺衣少食而能使国家安定的事,从古代到现在,还不曾听说过。古时的人曾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如果消费它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处理事情十分周到,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治国之依靠。现在放弃农业而去从事商业和手工业,这样,白吃饭的人很多,就构成国家的大害。如今奢侈浪费的风气日以继增,这也是国家的大祸。这两种祸害公然盛行,如果没有人制止它,国家将要覆灭,没有谁能挽救它;生产粮食的人太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用完呢?汉朝自从建立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累还少得令人痛心。耕作时天不下雨,老百姓就要有后顾之忧;年成不好交不起租税,朝廷就卖官鬻爵,百姓就卖儿鬻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到皇上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已使之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惧的呢?
世上有荒年有丰年,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和商汤都曾遭受过水灾或旱灾。今天,如果不幸在方圆二三千里的地区发生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如果边境突然发生紧急情况,成千成万的士卒,国家又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如果兵灾、旱灾交互侵袭,社会上财富必然非常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会横行劫击,老弱的人就会易子而食;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边远地方对朝廷怀有二心的人,就会一齐发难争夺天下。 到那时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蓄粮食,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如果粮食多,财物有余,那么干什么不能成功呢?凭着这个有利条件进攻就能取胜,凭着这个有利条件防守就能固守,凭着这个有利条件征战就能胜利。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召唤谁谁能不到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回到农业上来,都依附到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上,让天下的人都能自食其力,让那些从事商业、手工业以及游走谋生的人,都改变过来走向田间,那么积贮就会充足,人民也就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依靠积贮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情形!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痛惜。
赏读
论积贮疏是一篇切中时弊,为国远虑的著名政论文。重视农业,提倡积贮是本文要阐明的中心论点,作者围绕这一中心从多方面展开论述。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开篇即引用管子的话,以古今相对比,阐明了积贮的重要性,得出积贮十分重要的结论。继而以古人的话证明耕织在社会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再举出古代君主注重积贮的实例,非常充分地论证了积贮对治国安邦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然后,又以今之现实与古之历史进行对照,这种对照实际也是正反对比。为了加深认识,作者还从理论上着手加以分析,假设了种种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从而进一步阐明积贮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全文篇幅虽短,但立论深刻,切中时弊,举证严谨,说理透彻,且言辞恳切,显示出作者卓荦不群的政治识见和娴熟的论说技巧。汉书·食货志在引录贾谊这篇奏疏之后,紧接着写道:“于是上感谊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可见此文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李清照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描述了渔家人在海上捕鱼的情景,展示了自然美景和人类的勇气。整首词言简意赅,描写生动。通过云雾、波浪的连绵不断,作者展示了大自然的浩渺壮丽。同时,渔家人不畏艰险,勇敢面对一路上的困难,也给人以坚毅和勇气的启示。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作者的独特情感和才华。它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的英勇,同时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 《燕歌行赏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年代】:唐 【内容】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

  • 古诗词创编课程(古诗词教学的教师培训课程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创编课程,内容包括古诗词教学的教师培训课程,女儿想学古诗词,我想让她长期坚持一下,乐小狮每日古诗词课程都有,如何设计小学古诗词教学。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

  • 杜甫《倚杖(盐亭县作)》全诗赏析

    看花虽郭内,倚杖即溪边。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狎鸥轻白浪,归雁喜青天。物色兼生意,凄凉忆去年。 作品赏析原注:盐亭县作。诗成后拈倚杖二字为题,非咏倚杖也。鲍照诗:“倚杖牧鸡豚。”看花虽郭

  • 柳宗元《冉溪》全诗赏析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 《古文·逐贫赋》鉴赏

    古文·逐贫赋 扬雄扬子遁世(1),离俗独处。左

  • 白居易《杭州回舫》全诗赏析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 晏殊《望仙门》全诗鉴赏

    玉池波浪碧如鳞。露莲新。清歌一曲翠眉嚬。舞华茵。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

  • 《梁甫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梁甫吟陆机【原文】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1]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2]。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3]。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4]。悲风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