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炎《山中闻杜鹃》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洪炎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①
绿阴初不待薰风,啼鸟区区自流血。②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③
【注释】 ①山中句: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鶗鴂就是杜鹃,相传这种鸟到农历三月开始啼叫,昼夜不停,直到嘴里流出血来方才停止。②薰风:温和的风。借指初夏。区区:辛苦的意思。杜甫杜鹃行:“其实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③言归:杜鹃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译文】 山中二月就能听到杜鹃啼叫,这个时节百花已芳歇香消。不等暖风吹拂早就绿树成阴,杜鹃嘴边流血还在苦苦地鸣叫。移灯北窗前,时间已将近三更,南山深林间还不时传来一两声鸟鸣。你不停地叫“归——”,却又无处可归,那为何还要一声声啼叫使我伤心!
【集评】 今·钱钟书:“唐无名氏诗:‘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洪炎的写法又进了一层。”(宋诗选注第125页)
今·蔡厚示:“妙在融思考于形象之中,能紧扣鹃声着笔,而抒写出‘羁愁凄苦之况’。这正是宋诗擅长夹叙夹议而不同于唐诗力求‘意境莹澈’的表现。”(宋诗鉴赏辞典第753页)
【总案】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1129)二月,乃洪炎逃避战乱居金溪时。宋代有不少诗词都借杜鹃的叫声来表现国破家亡后无家可归的痛苦感受,洪炎的这首诗是其中写得特别悲伤的一首。诗中不但感叹自己无家可归,而且借古代传说中的蜀王杜宇失去帝位变成杜鹃而哀鸣的故事,对靖康事变中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虏北去表示了极大的哀痛。正由于诗中融入了如此丰富的时代内容,所以显得沉郁深厚,感人至深。
-
《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其中包含了一些考题及阅读答案。这些题目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旨在考察读者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能力。阅读这些题目,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古代文化的认识,并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揭示范仲淹的才华和睿智,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所以,《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考题集锦及阅读答案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学习。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处】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译注】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
-
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急需2004至2009的江苏语文高考诗词鉴赏的考题及答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内容包括急需2004至2009的江苏语文高考诗词鉴赏的考题及答案,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江苏卷04-09诗歌鉴赏题汇编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
【3958】老子传(余世存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6 8万字,2018年4月第1版,58元)△共27章:函谷之名、楼观讲道、慧极必伤、少年举意、常枞绝
-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厥临孔威,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
“妈,妈……”小松一睁开眼,就看到了天花板上那块水浸的污印。那污印像一张古画,画里有一妇人,像妈妈,但一块褪了色的头巾遮住了脸面,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是盛唐时代享有盛名的诗人。他的七律《黄鹤楼》,在当时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出处】唐李商隐《 春雨 》。 【意思】隔着春雨遥望红楼,但见人 去楼空,倍觉清冷,珠帘般的细雨在手 提的灯笼前飘过,伴我独自归来。珠箔 (b):珠串编成的帘
-
我决定不要被长教溪淹死晨起到现在,为了一首长教溪我脑汁绞尽不就是一条溪吗不就是一条身边陪伴着十三棵古榕树仿佛十三个神灵护卫的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