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说》原文|赏析|鉴赏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这篇十分著名的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文艺的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
所谓“吾文如万斛泉源”,就是说他的文章大都是在“不能不为”的时候,即兴会灵感来临之际写的。他说:“余性不谨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所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倅厅题名记)有了这样的性格,心中有所感触和积蓄,就如骨鲠在喉,不吐就会不快,发而为文,也就不免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因此一下笔就文如泉涌,势不可挡。所谓“不择地而出”,是指他的文章信笔抒意,千变万化,姿态横生,没有固定的格式。苏轼的文章,有政论,有史论,有写人叙事的散文,也有记游的散文,还有书札,序跋与杂著,篇篇不同,文字各异。莫不因情而发,自由挥洒。即使一篇文章之中,也往往是说理、叙事、抒情,兼而有之,不受固定格式的限制,而随兴之所至,任意为之。如筼筜谷偃竹记一篇,虽可归入“杂记”,而内容兼有“论辨”,“传状”、“哀祭”几个方面。从其主要内容看,应是一篇悼念亡友的文章,但其中阐述绘画理论又占了主要篇幅。所谓“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是说他的有些文章气势磅礴,思路开阔,纵横恣肆,大有一泻千里之势。苏轼的史论、政论文章承受了孟子、战国策等书的影响,雄辨滔滔,笔力纵横,行文之中吸取了它们的腾挪变化的腕力,避免了平直之弊,而增加了气势和波澜,象始皇论、教战守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所谓“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就是讲他的有些文章观察缜密,文笔细腻,状物描景,无不毕肖。记游散文中,苏轼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而给予生动逼真的描绘。如石钟山记写夜泊绝壁:怪石陡立,栖鹘惊鸣,奇境森冷,耸人毛发; 前后赤壁赋,一写风清月朗的秋光,一写水落石出的冬景,描摹逼真,字字若画。这些都是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紧密结合、和谐统一的文章,讲究文字色泽,语言声韵,用词精警,文采斐然。所谓“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说他的文章自然流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意而言,意尽言止,毫无斧凿之痕。苏轼于记叙体散文中,常常议论英发,善于把议论、描写、抒情等手法结合起来,交错运用。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有时散文骈体交错变换,有时散文间以韵语,而适如意之所欲出。在风格上更体现出庄子和禅宗的影响,因物赋形,汪洋恣肆,变化跌宕,波澜层出,确实达到了“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的艺术境界。
这篇短文不仅是苏轼创作实践的绝好写照,而且是他的文艺思想的集中反映。从文中可以看出,苏轼不仅崇尚自然浑成,而且推重奔放豪迈。但他又不是盲目崇尚自然,随意奔放,而且十分尊重规律,“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这就是苏轼认识和体验的规律。笔势豪放,要以寄情达理为旨归,创新独诣,不能违离客观法度。只有在认识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独创性的自由。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里说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正与本文的思想相通。
创作经验和体会大多是较为抽象,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力低劣者可能会无从措手。苏轼则不然。他凭着自己的体会,借着自己的独到的笔力,用巧妙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言传的见解和体会深人浅出地道了出来,把作文的各个方面的看法形象地表现出来。篇幅不长,含义却丰。语言洁净,生动明快,令人叹赏。
-
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祝福好友新婚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求祝福新人结婚的古诗句子,用一句古诗词祝别人新婚快乐,朋友结婚的祝福诗句。鸳鸯织就欲双飞,一凤一凰贺新婚。花开两朵结同心,双潭映月心相印。八方云集上嘉宾, 万千宠爱于一身。三声礼炮邀祥云,幸福从此入家门。祝:新
-
汪缙:游江上诸山记 汪缙己卯岁七月,水行至京口,舍舟从陆,宿一僻寺。晨起,饭寺中,寻至北固山远眺,徘徊久之,行且去矣。适有数鹰搏空
-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叫妇开大
-
[清]张月楼自家谩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最羡两堤杨柳树,看它越老越心虚。张月楼,
-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従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俗。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鹿门有佳
-
一派遥从玉水分 ② ,暗来都洒历山尘 ③ 。 滋荣冬茹温常早 ④ ,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 ⑤ ,最怜沙际涌如轮 ⑥ 。 曾城齐鲁封疆会 ⑦ ,况托娥英诧世人 ⑧ 。 ①此诗从水源、水温、水
-
诗题一作《答武陵田太守》。诗歌将武陵田太守比作战国时代的魏公子,将自己比作魏公子门下食客,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知恩图报的思想。
-
逝者绝影响,空庭朝复昏。家人哀临毕,夜锁寿堂门。无妻无子何人葬?空见铭旌向月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