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
【注释】
选自汉·贾谊过秦论(上)。
秦孝公:名渠梁,公元前36l~前338年在位。
崤(xiáo)函:崤山、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包括今甘肃、陕西和青海部分地区。
窥:偷看。这里有伺机夺取之意。
周室:东周王朝政权。
席卷:像卷席一样占领全部土地。
包举:像用布包东西那样全部包进去。这里指全部占有。举,收取。
囊括:像用口袋装东西一样全部装进去。
八荒:八方荒远之地。四方及四隅称为八方。
【赏析】
贾谊的过秦论,是西汉一篇极负盛名的论文。汉代司马迁史记·始皇本纪引用了这篇文章作为对秦的评价。
秦朝短祚,其历史教训引人深思。汉承秦制,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如何汲取秦朝亡国的教训,制定一个长治久安的政策,是汉初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贾谊顺应时代潮流,写了这篇文章,探讨秦的过失,给汉代新兴王朝提供历史的经验和鉴戒。在谈到秦王朝上下一心,窥视中原,欲一统天下时,贾谊说: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意思是:据守着崤山、函谷显要的关口,拥有雍州广袤肥沃的土地,君臣同心固守,寻找机会灭亡周室;大有席卷天下,统一全国,将各诸侯国纳入自己统辖范围的野心。
周平王东迁以后,王道日渐衰微。春秋五霸崛起,称雄诸侯,战国七强纷争,兼并攻掠,较智较力。在这各国纷争日盛之时,无论提倡仁义、兼爱的儒、墨,还是崇尚自然、愤世嫉俗的老、庄,都不能迅速地解决富国强兵的问题,因此受到冷落。
秦孝公胸怀大志,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国力大增,最终从一个边鄙小国走向强盛,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这时的秦国,不论政策措施,国势兵威,还是外交斗智,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文中使用排比兼偶对的句式,一连贯用“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动词,构成一种不可抗拒的气势,一泻千里,锐不可当,形象地表达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雄心。相形之下,使人强烈感到,各诸侯国智短力薄,犹如一盘散沙,迟早会被强大勇猛的秦军横扫干净。
从语义上分析,这四个动词是一个意思,如果只用一个,也能表达清楚文意,似乎有重复之嫌,但那样的话,文章磅礴的气势,飞扬的辞采便随之丧失,秦国傲视群雄,不可一世的霸气也大大削弱了。
-
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青帐联延喧驿步,白头俯伛到江滨。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惟有九歌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
-
(解题) 本篇不是循例以首句的首两字做篇名,而是就第一节所记事实为题的。所记为尧、舜之让天下,因以为名。 主旨在指说有道的人之逃天下而不肯受,指出为国的烦扰,贪图利禄勋爵者自取其患,因此而伤害性命是不
-
【经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 ① ;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②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今注】 ①逢掖:袖子从肘到腋下
-
王龙爱上古诗词牧童(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牧童300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王龙爱上古诗词牧童,内容包括吕岩作的古诗《牧童》的注释,我爱王龙藏头诗,用《王龙永远爱刘影做首藏头诗》谢谢急用。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在晚风的吹拂下,一株株嫩绿的小草伴着时断时续、悠扬飘扬的笛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挑起了优美的舞蹈。圆圆的落日。天地
-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作品赏析【注释】①离亭:古代送别之所。【评解】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转眼春去秋来。西风落叶,高楼雁声
-
作者: 王春来
-
【生卒】:1896—1981【介绍】: 意大利诗人,意大利隐逸派*诗歌重要的代表作家,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热那亚一个中等境遇的家
-
扈从登封途中作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
宜黄县县学记宜黄县县学记 【原文】 古之人,自家[161]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弦
-
【名句】少则得,多则惑 语出《老子》二十二章。对于知识,少学反而有收获,贪多反而造成迷惑。这是少与得、多与惑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学习知识应少而精,不宜多而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