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和氏之璧》全文、注释和鉴赏
【鉴赏】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满心欢喜地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叫玉石工匠来鉴别,工匠说:“这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罢了。”于是厉王大发雷霆,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
多年以后,厉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即位,卞和又跑去献那块玉石。武王找工匠来鉴别,匠人说道:“这还是一块石头啊。”这次卞和被砍去了右脚。
后来,武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文王登上了王位,卞和还是想要去献那块玉石,但是害怕遭到和之前同样的下场,于是他抱着那块玉石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连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情,便派人去问他:“天底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多了,为什么你悲戚成这样啊?”卞和说:“我不是为了我失去的双脚而感到难过,而是痛心于这宝玉被当成石头,我的忠心被当成欺诈啊!”武王立即叫人把卞和献的那块玉石找来,命令玉石工匠来雕琢,果然得到一块美轮美奂的玉。这就是传说中的和氏璧。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件事物的是非好坏,不会因为人们暂时的认识而改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我们在选择事物、判断事物的时候必须保持谨慎、细致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披沙拣金,发现真正的“美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作常用古诗词文章,内容包括作文常用的诗句,作文常用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明确,高考作文常用古诗词。你好!中考常用诗句:1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 本是同根生,相煎
-
【注释】:原序: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赵鼎这首《满江红》注明作于“丁未九月 ”。丁未是建炎元年(1127)年,上一年就是靖康元年,在这一年里金兵攻占汴京。靖康二年四月,金人掳掠徽、钦二帝北去。五月,赵构在南京即皇帝位(今河南商丘),改
-
东家壁土恰涂交 〔2〕 ,西舍厅堂初了 〔3〕 ,南邻屋宇重修造。弄泥浆直到老,数十年用尽勤劳。金张第游麋鹿 〔4〕 ,王谢宅长野蒿 〔5〕 ,都不如手镘坚牢 〔6〕 。 〔1〕双调,曲调名。水仙子,
-
我要为您说的,还是原时民国的那段事。六月夏时的光景,不下雨是炎热透顶的天,周围是一大片热得发亮的光,连风也是热的。要是下起雨来
-
怎样读小说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
-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従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三》 (一)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注释】 (1)《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诗前有小引:淳熙丙午,沉屙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
-
这首词题旨在次句“爱梅”二字。故全篇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懒”,用笔逆入,以扫为生。次句“爱梅犹绕江村”,“犹”字与“已”字相对,突出梅花与众卉
-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语出一副对联,作者及朝代待考。意思是:光阴迅速,又到了新的一年,春草萌发,一片嫩绿,景物仍然美好,看十里杏花开放,红艳耀眼。此联描绘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色彩鲜明,创
-
【原题】: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风以流也为四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