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原诗是说作者在山中听蜀僧弹琴,那有如流水般的琴声,把人的一腔烦恼全都冲去了; 由于听得入神,就在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人们出外旅游,面对美好的景色,不禁流连忘返,沉迷其中。醉人的美景,令人乐以忘忧,可见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原诗】 听蜀僧浚弹琴 [唐]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大意】四川的僧人抱着自己的名琴,他是来自巴蜀的峨眉峰。他为我挥手 拨动琴弦,我就仿佛听见来自千万条山壑间的阵阵松涛。听着高山流水 的曲调,仿佛流水冲洗过我的心灵,袅袅余音融入了秋天山里寺庙的钟 声。不知不觉间,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使得秋云暗淡了几分。 【鉴赏】 咏古琴诗。唐代李白作:“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濬,蜀僧的法名。绿绮,本为司马相如拥有的一架名琴,后演变为对古琴的美称。“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濬法师抱着他的绿绮琴从峨眉山的白云深处飘然而下。“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他刚轻轻地抚弄琴弦,我就犹如听到一阵阵松林风涛。“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着他的琴声,我的心胸仿佛被一股清流冲刷着,尘垢尽净,琴声汇入薄暮时分寺院的钟声,余音袅袅不绝。“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不知不觉中,已是暮霭沉沉,夜幕四合,时光的流逝仿佛与我无涉。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忘情图,这是濬法师用琴声营造成的。峨眉山本来就有一种神秘感,濬法师从峨眉山巅抱琴而下,一股灵异妙悟已先行注入读者的脑海。紧接着法师轻抚琴弦,一阵松涛之声溢满耳廓。“如听万壑松”语带双关,琴曲中既有“风入松”一曲,又可兼指濬法师的琴艺之高超。“客心洗流水”,既可实指琴师奏了琴曲流水,又可理解为聆听琴声,心境澄明,但将两者同时兼而有之地加以理解,则更能使人进入一种妙境。由于琴声悠扬悦耳,融入了寺院的晚钟,随着钟声远去、远去,竟然不觉时光的流逝……琴声营造成迷人的氛围,透过“不觉”二字,琴师琴艺的高超尽在不言中。
-
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
-
【原题】:泛舟登弁山祥应宫之绝顶望太湖窥黄龙洞过倪尚书云岩
-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飧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
苏轼《水调歌头》苏 轼 苏 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 ① :琴诗何者最善? 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②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③ 。余久不
-
[晋]陆机
-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
《人之气质,互有胜劣,动静敏迟,刚柔俭博,交相为胜.忌其相胜,则取近己之偏者而与友,近
《人之气质,互有胜劣,动静敏迟,刚柔俭博,交相为胜。忌其相胜,则取近己之偏者而与友,近己之偏则固不如己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清凉了。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异
-
霜红二林叶,风白九江波。暝色投烟鸟,秋声带雨荷。马闲无处出,门冷少人过。卤莽还乡梦,依稀望阙歌。共思除醉外,无计奈愁何。试问陶家酒,新篘得几多?
-
渡青草湖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芳。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