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客至喜崔明府相过》赏析解读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②,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
这是一首记述与故友欢宴的诗。全诗紧扣原注中 “喜”字,写出诗人对于故友来访的由衷喜悦和款待客人时宾主忘机、尽兴饮宴的欢快场面。
首联描写家居周围的景色,点明友人过访的时间和心境。杜甫所居的草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西岸,近江临水,地僻境幽。每至春江水涨之时,花木繁盛,尤觉春意盎然。首句用一 “皆”字,写出草堂春景特色,在于四周缘水环绕,春天水涨,显得一片浩渺。次句借 “群鸥”不仅写出因为居处幽僻,平时除有鸥鸟每日群集外,无朋友过访,因而感到单调寂寞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日与群鸥为乐,不轻与人交的清兴雅致。诗人 江村诗中的 “相亲相近水中鸥”之句,同样描写了幽居草堂江村时的这种情怀。这一点也正是下文所表现的主客之间能够情投意合、忘怀得失的感情基础。
颔联充分描绘出诗人因崔明府的不期过访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喜悦。花径不扫,蓬门久闭,这种情形在杜甫同时期的诗中多次写到,如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范二员外邈吴十侍御郁特枉驾阙展待聊寄此作 “野外贫家远,村中好客稀”。如今佳客骤至,出乎意想,有如空谷足音,怎能不使诗人惊喜交加! 此联始从正面点题,诗人迎接客至时的那种惊喜之状,跃然目前。真情所至,脱口而出,遂成迎宾佳联。
上四句写迎客之喜,下四句写宴客之状。“盘飧”二句,将主客双方不拘礼节尽情欢饮的情形描绘得活龙活现。主人一边频频劝酒,一边不停地抱怨盘里菜样少,杯中酒味薄,既是向客人表示歉意,也表现出主客之间情意款洽,无拘无束。在 宾至诗中,诗人描写与客人饮宴的情形是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语气尊敬而疏远,相比之下,这首诗中的饮宴场面充满亲切热烈的气氛,从而显示出主客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虚旋应酬,而是出于内心的亲热真情。
尾联二句,从偏锋入笔,以反诘语气请出邻翁从侧面烘托,将宴饮场面上的气氛推向高潮。可以想见,客人并非正在当权的达官权贵,因此也就不必顾虑请邻翁入席而会有唐突之嫌。更可看出主客之间是知心好友,彼此言谈举止亦勿需顾忌。杜甫在草堂时,与邻翁田父相处甚得,经常相邀互访,会饮欢聚: “走觅南邻爱酒伴。” (江畔) “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已不归。” (寒食)如今故友远至,主客欢聚宴饮之际,不觉兴之所至,脱尽形迹,不以世俗仪礼为意,隔篱高声呼唤邻翁对饮助兴,使这场迎客家宴显得更为欢快热烈,尽兴尽意。同时,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亦觉情致悠远。
这首诗风格朴素自然,不事雕琢。诗人用明白家常的语言,将客至的“空谷足音之喜”,宴客的“村家真率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的结构清晰,情节曲回,摹写传神,处处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深厚的情谊,是杜甫诗中描写友情的佳篇。
-
此咏物言志,而有天下均平、春台同登之想,胸襟气概,陈涉辍耕之叹,未足相比。(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引刘拜山语) 【诗例】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指“垮掉的一代”*派杂志。这类杂志大体包括保罗·卡洛尔主编的《巨桌》、海湾地区的《接触》、芝加哥的《选择》、《常青评论》以及克雷姆
-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干事业之心产生于谋虑, 成功于努力, 失败于骄傲。 不谋虑就不会产生事业之心, 不努力就不会成功, 不骄傲就不会失败。
-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
-
《桃源忆故人 题华山图》·陆游 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
-
作者: 司马相如 【原文】: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作者
-
[唐]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则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② !人君当神器之重
-
池上虽然无皓魄,樽前殊未减清欢。绿醅自有寒中力,红粉尤直烛下看。罗绮尘随歌扇动,管弦声杂雨荷乾。客舟闲卧王夫子,诗阵教谁主将坛。
-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燎火委虚烬,儿童衒彩衣。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