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寒食日题杜鹃花》全诗原文鉴赏
曹松
一朵又一朵,併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这首题杜鹃花的小诗,写得生机盎然,情趣颇高。
诗的前两句“一朵又一朵,併开寒食时”为第一层,写的是杜鹃花当春争发的景象。首句以诗人视角的移动,描述了一朵朵杜鹃花次第开放的情景。第二句交待了杜鹃花开花的时节,并以“併开”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杜鹃花竞相开放、生机勃勃的景象。“寒食”即寒食节,我国古代春季的节令,在清明前一日或后二日。相传晋文公为迫使大夫介之推入朝作官,曾放火烧介之推所隐居的山林,介之推坚决不从,抱树而死。为表示悼念之情,晋文公下令介之推死日禁止生火煮食,只许吃冷食,故曰寒食,此后寒食禁火的习俗世代相袭。“併开寒食时”一句除交待了杜鹃花开的时节外,也为后面三四句由寒食禁火而展开美妙联想埋下了伏笔。三四句“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为第二层,诗人将寒食禁火的习俗与杜鹃花开联在一起,展开了一个美妙的联想:寒食之日,天下禁火,如若问现在还有哪一家没有禁火的话,那就只有开满了象火一样燃烧着的妍丽红花的杜鹃枝头了。这里“火”字的运用十分传神,它既表现了杜鹃花的照人色彩,又使杜鹃花形象具有一种动感。以火拟花或以火喻花的例子在曹松诗中并不少见,除本诗之外,他在钟陵寒食郊外闲游中咏道:“无奈春风输旧火,遍教人唤作山樱;”在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中咏道:“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这些比喻都写得生动而有情致。
唐人诗中,内容涉及到清明、寒食的,常少不了幽伤的情调。如杜甫的“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小寒食舟中作)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者哀婉抑郁,后者惆怅欲绝。而曹松却不是这样,他的这首寒食日题杜鹃花和上面列举的有寒食内容的诗都写得欢快惬意,这也可算作曹松寒食诗的独自特色吧。
-
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②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③ 。早已森严壁垒 ④ ,更加众志成城 ⑤ 。黄洋界上炮声隆 ⑥
-
凡是尊貴的人事,必需静气。 如果单从花形、花色上看,大头兰似乎堪与君子兰比肩。可是为什么后者被冠以君子的名位,着紫砂盆,置檀
-
【原题】:必源以古风见投词意甚远因为赋风吹原上苗勉其殖学待时也
-
《否极泰来(否泰)》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
-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
明·袁宏道 一春寒甚,西直门外 2 ,柳尚无萌蘖 3 。花朝之夕 4 ,月甚明,寒风割日,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 5 ,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
-
认马【原典】卓茂①,性宽仁恭爱②。乡里故旧,虽行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尝出③,有人认其马。茂心知其谬④,嘿⑤解与之。他日,马主
-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出自哪里,什么
勤学类名言赏析《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彼茁江汉姿,当春风露足。美芹或以献,深愧野人腹。君诗穷草木,命骚可奴仆。更怜无俗韵,爱竹不爱肉。渠侬如石鼎,正作蛟龙缩。欲烹无鱼来,苍蝇声绕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