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题杜子美书室》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赵抃题杜子美书室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释】 ①杜子美:即杜甫,字子美。书室:指杜甫在蜀地的书室,或指其地一处的成都草堂。
【译文】 杜诗直承离骚、“风”“雅”传统,正可压制浇薄淫巧的文风;犹如琼玉、彩贝的千章诗,必将光照古今。不朽华章气概横绝六合,天地虽大岂能规模其广深?世间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魉,均在笔下显形而无处逃遁。诗人生前屡次躲避战乱兵燹,在乱离中历涉险境苦难复尽;却不顾个人安危心系黎民百姓,字字句句细吟厚民的深情。而今留此一间茅屋本是书室,我瞻仰高挂壁上的遗像深深致敬;世间古往今来的凭吊者纷纷,可又有谁是你华美诗章的知音!
【集评】 元·方回:“句句中的。”(瀛奎律髓汇评卷三)清·纪昀:“句句鄙陋,何以入选?清献名臣,虚谷故引以为重耳。”(同上)
清·无名氏:“此堂当在成都。”(同上)
清·仇兆鳌:“三、四,语意拙滞,乃宋诗习气。”(杜诗详注·附编·诸家咏杜)
今·余恕诚:“清人仇兆鳌曾批评这两句‘语意拙滞’,似嫌过苛,应该把它放在全篇中加以考虑。设想这两句如出现在诗篇开头,则不唯拙滞,且亦空疏。但有一、二句作铺垫,这样赞扬却不显虚泛。若换上其他工巧一些的句子,便有可能伤于纤弱而没有现在这样庄重。”(宋诗鉴赏辞典第153页)
【总案】 这首诗的题名,瀛奎律髓作题杜子美书堂。给大诗人杜甫书室题诗,从正面对杜甫的人品和诗品作概括的评述和歌咏,又须以诗的艺术来表现,是写作上的难题。前四句形象概括,评赞兼之。为免空泛,则有五、六两句,以实证虚,不同于时人对杜甫的“每饭不忘君”的评述,是为可贵。尾联的感慨也便顺理成章,不是夸词。
-
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梧叶先风落,草虫迎湿吟。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且喜炎前别,安能怀寸阴。
-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
原题:十月六日得毛主席书问佩宜无恙否,兼及国事。感赋二首,再用“溪”、“中”韵
-
老云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出处】唐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 【意思】离别家乡已有许多年,最近 回乡,看到这里的人和事一半都已改 变。唯有门前镜
-
尝蓄名山意,兹为世网牵。征途屡及此,初服已非然。日落青岩际,溪行绿筱边。去舟乘月后,归鸟息人前。数曲迷幽嶂,连圻触暗泉。深林风绪结,遥夜客情悬。非梗胡为泛,无膏亦自煎。不知于役者,相乐在何年。
-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余。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予自罢苏州及兹,换八刺史也。]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馆娃宫,今灵岩寺也。乌鹊桥在苏州南门。]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
-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题解】 本文作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曾追随范仲淹进行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滁州
-
《 过故人庄 》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过:访问。故人:旧友,老朋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