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醉翁亭记》译文与赏析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题解】
本文作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曾追随范仲淹进行政治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滁州。滁州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欧阳修虽然仕途失意,但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在滁州时虽自号“醉翁”,但把这个地区整顿得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心思并不是只在山水间,更多的是他把心思都放在了一方百姓身上。
【原文】
环滁皆山也[1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1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3],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
[11]环:环绕。滁:滁州。
[12]林壑(hè):树林和山谷。
[13]翼然:指享子四角翘起,像鸟展翅的样子。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其中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那座,就是琅琊山。进山步行六七里,渐渐能听到水缓缓流动的声音,水从两座山峰之间流淌而出,这就是酿泉。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看见泉水的上方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这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雅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们在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点就醉了,加上年纪又最大,所以自称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这游山玩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又寄托在酒中的。
【原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4],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15],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
[14]夫:至于。
[15]晦明变化: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译文】
太阳升起后树林里的雾气消散,到傍晚时分,烟云聚拢,山石洞穴又一片阴暗,这明暗的变化,就是山间的黎明和黄昏。春天野花开放发出清香;夏天树木枝繁叶茂,投下一片浓密的绿荫;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滴落,石块显露,这就是山间四季的景象。清晨进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象都不同,游玩的乐趣也无穷无尽。
【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16],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17]。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18],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注释】
[16]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指老年人。提携:拉着手领着走,指小孩。
[17]洌:极清,清醇。
[18]非丝非竹:丝竹,泛指音乐。丝,为弦乐器。竹,为管乐器。
【译文】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回应,老人和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百姓出游的情形。到溪里边上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各种野味山菜,杂乱地摆在地上,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动听的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胜了,就罚输的喝酒,于是酒杯酒筹错杂地放着,一时坐着,一时站起,大声喧闹,这就是宾客们在尽情欢乐啊。那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他们中间的,就是太守。
【原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19]“人知”二句:谓作者为山中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乐其乐,前一“乐”字作动词用。
【译文】
过了不久,太阳即将落山,人影散乱,这时太守回府而宾客们也跟着回去。树林逐渐变得昏暗,鸟鸣声上上下下响成一片,这是游人离去了,而鸟儿开始欢唱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山玩水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享受这种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些快乐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的欧阳修啊!
【评析】
本文是欧阳修的传世之作,写得极为简练娴熟,富诗情画意,是我国古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文章交代了醉翁亭的环境位置、名称由来和山间早晚四时的景色变幻,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然后写滁州百姓游览和太守宴饮的情景,百姓生活得欢乐而恬静,使自己置身于这种闲适的环境中。进而把山光、水色、人情、醉态等景象呈现在同一幅画卷上。
末尾一段,作者再次围绕“乐”字展开。鸟之乐,山林之乐,人之乐,太守之乐虽各自叙笔,实则已经融为一体了。
作者虽遭贬谪,却能在纵情山水中找到快乐,这就是人生一大幸事。由此我们看出,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并非只有做官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那么生活就处处充满喜悦和希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秋亮思亲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中秋佳节思亲的诗句有那些,中秋夜雨思亲的诗词,中秋夜雨思亲的诗词。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
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从没有向这一方面
-
【注释】:(癸丑二月廿日,泊舟湘阴庙下。庙东圃有棠梨一株,花犹未开。因念辛亥春与薛起宗赏花于钟山之北,赋诗酌酒,为一时胜集。壬子岁,宦居豫章,追忆旧游,尝与员外方君道其事,复有诗寄薛。今年见花于湘水之上,不惟北山之会不可寻,而豫章僚友亦相望
-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收到远方的礼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东西用什么诗词表达感激之情,礼物很小表达远方朋友的一番心意的诗句,描写送朋友去远方的诗句。谢赐珍珠唐代:江采萍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译文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着眼泪打湿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指用收买、笼络人心,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或对偏远的割据势力或诸侯国采取安抚手段,使其归顺。 五代时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为了稳定政局,赵匡胤对后周朝廷的重要官员都给予优厚待遇,以笼其心,
-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作品赏析此当是上元二年作。吴论:江上值水势如海,公见此奇景,偶无奇
-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