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选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杨万里
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
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
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这是两首写途中见闻的诗歌。原作共四首,这里选取前两首。
第一首写船行激流中的奇险。在诗人幽默新奇的笔触下,江中惊险的搏斗变成了充满情趣的历程。激流之中,任凭船儿顺流而下,船工并不把前途中奇石险滩放在心上。但是,惊涛骇浪却不因船工的“艺高人胆大”而有所收敛,湍急的水流转瞬间就把船体掉转了方向。“却被惊湍旋三转”,这是何等惊心动魂的场面,可是诗人却以“倒将船尾作船头”承接,顿时化险为夷,其诗法灵活,语言幽默,令人赞叹。
第二首写历经奇险之后的感受。“山思江情不负伊”,“思”读去声,作名词。“伊”,他,指前者中的篙师。对这位艺高人胆大的篙师,大自然也分外钟情于他。无论是晴态还是雨姿,大自然的山水都是那样的神奇而又娇娆。美丽的自然风光,能给诗人带来更多的灵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因此,诗人认为:“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里的“闭门觅句”,语出自黄庭坚“闭门觅句陈无己”,说的是陈师道写诗时艰苦构思的情景。石林诗话称:“陈无己每登临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之,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之,婴儿稚子亦皆抱持寄邻家”。对这种写诗方法,诚斋是不以为然的。他把征行游历视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这无疑是极有见地的。作者写诗初学江西诗派,继而学习陈师道五律,其后又学唐人绝句,最后终于摒弃摹拟而诗法大自然,从自然学诗而不效法古人。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应,而后者巳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这大约就是“只是征行自有诗”最好的注脚。
-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说物极必反,警戒世人不可过于盲目地追求,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建议人们干事要顺其自然。 该句出自 《礼记·曲礼上》。 极: 顶点; 反: 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
-
束带还骑马,东西却渡船。林中才有地,峡外绝无天。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他乡悦迟暮,不敢废诗篇。
-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
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隔篁竹3,闻水声,如鸣珮环4,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名言: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句意: 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 长寿也好, 我都不三心二意, 只是培养身心, 等待天命,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应伯爵是《金瓶梅》的“绝活”,读过《金瓶梅》,大概谁都忘不了老应。 老应是个帮闲。他的“我家生活”就是“专一跟着富家子弟帮嫖贴食,在院中顽耍”也乘便做些别的事情,比如当个中人,拉拉皮条之类。这类人物书
-
学校早早地放寒假了,螃蟹窝一样乌嚷嚷、闹喳喳的西学屋一下子寂静下来。不过,也只能寂静那么一两天。因为,村里的年戏班子很快就搬进来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收获有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收获的古诗,关于“收获”的古诗词,关于收获的古诗词。秋收秋风伴着清脆的海涛晨曦伸着剔透的玉爪漫步沙滩春梦又缭绕恋赏红叶半山正飘摇风伯若问秋收获多少红叶飘在灵魂底燃烧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
-
无声是最大的悲哀。辛弃疾《丑奴儿》词中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几句,算是把愁写到了极致。汪元里此诗的开头,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其中“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