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1】 白居易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到陕西渭南。少年时代在战乱的颠沛 流离中度过,十一岁时曾离乡避难于江浙地区,人仕后中年曾贬居江 州(今江西九江),晚年又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因此他的一生中沿运 河往返南北,对江南地区十 分熟悉与热爱。回到洛阳 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 诗作,如见殷尧蕃侍御忆江 南诗三十首……因继和之 云:“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 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 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 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 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 直拟到沧浪。”白居易现今可 考的词多半为晚年所作,其 中充溢着浓郁的江南文化情 调。这三首词就写在开成三 年(838)六十七岁的时候。 【题解2】 白 居易于长庆二年(822)七 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 任,直至长庆四年五月任 满后方才离开。次年,即 宝历元年(825)三月,出 任苏州刺史,五月到任苏 州,第二年因目疾免事回 到洛阳。他在杭州、苏州 刺史任上,造福一方百 姓,兴修水利,疏浚河道, 在两地都留下了“白堤”。 杭州白堤在西湖,苏州白 堤(又名“白公堤”)即后 世声名远播的山塘街。 【全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②,郡 亭枕上看潮头③。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④。吴酒一杯春竹叶⑤, 吴娃双舞醉芙蓉⑥。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①谙(ān):熟悉。②桂子:桂花。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 飘。”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③郡亭:指杭州郡守 衙署内的“虚白亭”。白居易郡亭诗云:“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潮头:指杭州 著名钱塘江潮。④吴宫: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灵岩山上,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修 建,吴王夫差时又加增筑。后来,夫差在姑苏台上修建馆娃宫,与西施在宫中彻夜 嬉戏。吴越春秋记载曰:“阖闾城西,有山号砚石山……上有馆娃宫。”⑤竹叶:酒 名,即竹叶青酒。杜甫九日(其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⑥吴娃: 吴地的年轻女子。吴方言中将年轻女子称为“娃”。 【鉴赏】 第一首词泛忆江南,写 春景。要用寥寥数语就形象 地写出江南春景,是十分困 难的。以往的诗人写春,都 是用“柳枝”“杏花”“莺鸟”等 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景物, 如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南春绝句)等。白居易 也曾写过这些“莺”“花”的名句,如“几处早莺争暖树”“浅草才能没马 蹄”(钱塘湖春行),但是这首忆江南却换了一个角度,以“江”为中心 展现迷人春色。 小词一开口就“江南好”,正是因为这“好”,才不能不“忆”。“风景 旧曾谙”一句,既说明了江南风景好,也说明这是自己实实在在、真真切 切感受过的好,因此在自己的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日出”“春 来”是互文见义。在那宽阔浩荡的江面上,朝阳初升,火红的霞光映照 江水,如同一片盛开的红花;大地春回,清澈的江水湛蓝、碧绿。这一派 在北方黄土地上看不到的美景,怎能不令诗人永远怀念! 在很多人的 解释中,都把“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花”解释为“江边的鲜花”,其实这 是不正确的。白居易这首词是集中地描写江南的“水”,并不涉及“花”。 鲜花的红,是它固有的颜色,无须依赖“日出”,也不必与“江”联系,北方 同样有“红胜火”的鲜花,因此这花红似火并不能算写出了江南的特色。 只有南方波光粼粼“满江红”的美景,才是真正的“日出江花红胜火”的 景象。而此时的洛阳,春寒料峭,冬天的脚步似乎还没有完全走开,也 欣赏不到“江水绿如蓝”的轻快小景,让他怎能不怀念江南的亲切? 怎 么能不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呢?所以词虽结束,却余情摇漾,自然 引出第二三首。 第二首紧承前首结句“能不忆江南”,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开 头,将记忆的镜头移向杭州。偌大一个杭州,那么多可以回忆的场景, 但是按照小令的结构,却只能选取两句,这需要选择最具代表性、也令 诗人感受最深的东西:钱塘大潮和月中桂子。 宋钱易南部新书里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 子堕,寺僧亦尝拾得。”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很想拾几颗“月中桂子”。留题天竺灵 隐两寺诗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自注云:“天竺尝有月中 桂子落,灵隐多海石榴花也。”于是当他把回忆的镜头移向杭州时,就出现了一个动人的“山寺 月中寻桂子”画面,天竺寺里,桂花飘香,诗人徘徊月下,流连于桂花丛中,看是否真的有桂子从 月中落下。其关键在一个“寻”字,使得诗中有人,景中有情,引人入胜。 如果说天竺寺有月中桂子飘落可能是神话传说,那么浙江大潮却是实有的奇观,所以上 句说“寻”,而下句则说“看”。浙江流到杭州城东南,称钱塘江,又东北流,至海门入境。自海门 涌入的潮水,十分壮观。杭州图经载:“海门潮所起处,望之有三山。”所以作者在杭州作刺史 的时候,在郡衙里的亭子就能看见钱塘大潮的壮丽景色。这两句词,都是有人有景,以人观景, 人是主体,也正是这样,使所有的景色都有了灵动的活泼。 第三首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以“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开始,将回忆的镜头 又转回苏州,追忆苏州往事。“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 女。“春竹叶”是对吴酒一杯的补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酿制的美酒,“醉芙蓉”是对“吴娃 双舞”的形象描绘。以“醉”带“芙蓉”,是说那花儿像醉酒的美人般红艳。“娃”,美女也。西施 也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修建的住宅,叫“馆娃宫”。开头不说忆苏州而说忆吴宫,就是为了 与下文相协,也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位绝代美人的联想。 这三首词,从今日到往昔,从洛阳到苏杭,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前两句都 是身在洛阳,却神往江南。中间两句都是江南典型美景,词人回忆着曾经的种种,结局都是回 到今天,希望那些美好的记忆都能变成现实。三首小词通俗、明朗、真挚,音韵悠扬,有浓郁的 民歌风味。每首小词各具首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构成有机整体, 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朱铭) 【点评】 明·沈际飞:“较宋词自然有身分,不知其故。”(草堂诗馀别集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非生长江南,此景未许梦见。”(古今词统卷一) 日本·近藤元粹:“诗馀上乘。”(白乐天诗集卷五)(以上第一首)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胸中有丘壑。”(古今词统卷一) 日本·近藤元粹:“蔼然之情可掬。”(白乐天诗集卷五)(以上第二首) 日本·近藤元粹:“春竹叶、醉芙蓉,对法奇巧。”“香山所忆,恐推吴娃于第一。”(白乐天诗集卷五)(第三首)
猜你喜欢
  • 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一作洛滨对雪忆谢二兄》全诗赏析

    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 正蒙

    儒家哲学名著。北宋张载著。张载是宋代新儒学即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五十岁后辞官归里,在故乡横渠镇著书讲学,精心构思了这一部 《正蒙》。据吕大临 《横渠先生行状》称: 张载在去世前一年的秋天,忽感异梦

  • 苏轼《渔家傲》全诗鉴赏

    临水纵横回晚鞚。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 荀子名言·由礼则雅

    由礼则雅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

  • 韩愈《送张道士》全诗赏析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恨无一尺捶,为国苔羌夷。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乃著道士

  • 《乌程宰十三日往龙洞祷晴归言见田家两岸车水赏析》

    【原题】:乌程宰十三日往龙洞祷晴归言见田家两岸车水其声如雷兼刈穫甚忙若得旬日晴则农事济矣因作田家叹一首

  • 杜甫《重赠郑钅柬绝句》全诗赏析

    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江山路远羁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 作品赏析与上章先后同时作。郑子将行罢使臣①,囊无一物献尊亲②。江山路远羇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上章叙惜别之情,此章怜其清

  • 柳永《柳初新》全诗鉴赏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 精美古诗词鉴赏(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精美古诗词鉴赏,内容包括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优美古诗词赏析,优美诗词赏析+出处。《送别》 作者:唐代王维 原文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2、翻译 请你下马来

  • 人生海海

    【4192】人生海海(麦家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3万字,2019年4月第1版,55元)△讲述了一个人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离奇的故事里藏着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