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荀子名言·由礼则雅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荀子名言·由礼则雅

由礼则雅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修身)

【鉴赏】 这句名言的大意是说,人的修身,必须时时刻刻以“礼”为准则,如果不由“礼”,不是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就是孤陋寡闻、庸俗不堪。

说文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段注曰:“履,足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礼”本是原始巫术图腾文明的产物。中国文明的可贵处在于,“把本来是维系氏族社会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转化为自觉人性和心理本体的建设。”(李泽厚华夏美学)所以孔子才会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孔子那里,“礼”已经被提到了本体的高度,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宇宙生命节律。

但在荀子这里,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同样是所谓‘修身’,与孟子大讲‘仁义’偏重内在心理的发掘不同,荀子重新强调了外在规范的约束。”(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荀子的“礼”,更接近“履”的本义。但其目的,显然已经不是“事神致福”,而是成为一种人间的社会规范。

于是,由原始图腾文明的“事神致福”的“礼”,经由孔孟偏重内在体验的“礼”,再到荀子的社会规范意义上的“礼”,“礼”之一字的含义,走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的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礼”、“礼教”的含义,终于在荀子这里成形了。

毫无疑问,这种社会规范意义上的“礼”,对于稳定文明秩序是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左传·隐公十一年)倘若没有“礼”,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任何事业都将无从谈起。

今天的社会,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礼”。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致富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种“兴于诗”的豪情,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可是三十年后,当这种豪情冷静下来,我们发现,我们已变得不是“夷固僻违”,就是“庸众而野”。中国人曾经的那种彬彬君子的风度、那种分寸感正在慢慢消失。这样,“立于礼”就要被提上日程了。“礼”,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人的豪情不至于盲目,可以使生命得到理性的指导,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从而最终达到“成于乐”的生命的最高境界。

这正是荀子“礼”论在当下的意义。

猜你喜欢
  • 《古文观止·史记·货殖列传序》鉴赏

    古文观止·史记·货殖列传序① 《老子》 曰②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保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

  • 《蝶恋花·别范南伯赏析》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

  • 《水明廊》原文|翻译|赏析

    明·祁彪佳2园以藏山3,所贵者反在于水4。自泛舟及园,以为水之事尽,迨循廊而西5,曲沼

  • 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全诗鉴赏

    自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屦中。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阶红。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意思】我的心,仍象冰一样,在玉壶中闪光! 【全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 鲁迅《学界的三魂》全文、注释和赏析

    从《京报副刊》上知道有一种叫《国魂》的期刊,曾有一篇文章说章士钊固然不好,然而反对章士钊的“学匪”们也应该打倒。我不知道大意是否真如我所记得?但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过引起我想到一个题目,和那原文是

  • 古代诗歌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译、翻译和译文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这组诗是熙宁五年(1072),苏轼作杭州通判时作的。望湖楼在西湖边昭庆寺前。 今译 黑

  • 《雪浪花》

    散文。杨朔著。写于1961年。作品以撞击海岸的雪浪花比喻、赞美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和坚韧乐观的精神品质。文中状物与写人双线交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将雪浪花的特点与渔民老泰山的性格统一起来抒写,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