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王梵志《吾有十亩田》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王梵志吾有十亩田
王梵志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
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这首吾有十亩田收在作者诗集的第三卷里。诗一起即写自己有田十亩,种在南坡。而以“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作为陪衬,显出一片幽美风光。“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是写劳动后的生活,情趣潇洒,随遇而安。末尾两句则更傲然自得,与世无争,世人其奈我何?又是一种处世态度。诗的意义颇似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首诗,从诗体方面来说,古而有律句,似律而实古。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六朝的所谓新体诗到唐代律诗的过渡。也可称它为“新体诗”。诗章法分明,前四句写事物、写景色,后四句写行动、抒抱负。诗的意境则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有脱口而出、水到渠成之势,应该说是具有一些自然美的。
-
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
原题:四月既望过初堂同徕之移舸溯青溪抵太平桥而返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鉴赏 这是《孙子兵法》开首《计》篇的第一句话。应该说,此言是一个警句。孙子用深沉的语调告诫人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候渊明。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简析】 在一个箫瑟
-
这首七绝的表层诗意是描写一薄命女子愧对亡夫的难言隐痛,反映出古代佳人的不幸遭际;其深层诗意则是作者借佳人以自喻,抒发其屈节仕清,愧对故国之遗恨。
-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
【注释】 ①伫:久立,盼望。 频:屡次,多次。 【评解】 这首闺情词,上片写凭栏伫望情景。搭柳栏干,杏帘蝴蝶,楼头伫望,泪洒东风。下片写对景怀人,不胜今昔之感。 箫外月,梦中云,回想昔日秦楼楚殿,今日却“换尽风流”。
-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
【原题】:黄仲本自浙西漕幕得倅临安暂往寓居德清遽然话别诗以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