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赠秀才入军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这首诗是嵇康送他哥哥嵇喜从军的诗。诗中借描写嵇喜率领军队在高山平原驰骋游乐的行状,抒写了自己崇尚自然,服膺庄老的人生志向,传达出体道悟玄的无穷韵味,在历代诗歌中享有盛名。
嵇康不满于当时司马氏统治下的世态人情,洁身自好,因此,在自然与音乐中陶冶性情,发泄愤懑。晋书·本传说他“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他在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也自叙“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山水自然与幽淡清雅的琴乐,是他人格理想的寄托与抒怀。这首诗通篇洋溢着这种情趣。诗一开始就设想嵇喜率领步卒在有兰草的野地憩息放马。“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则写的是在平原草泽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很显然,这不是一个武夫的形象,而是嵇康写自己雅趣的一种抒托。“兰圃”、“华山”、“平皋”、“长川”这些大自然的意象,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一幅天高云淡,林壑深邃,万物欣荣与人淡如菊的绝妙图景。庄子尝云:“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诗人也领略到了这种趣味。诗的下面,细致地描写了诗人在山水环境陶染下,体道会玄的虚静心态。老庄和魏晋人认为,山水自然是宇宙本体“道”的体现,当人们澡雪精神,虚静其心时,就会与道合一,达到一种无上的审美感受。诗人在山野中手里挥拨着五弦琴,志在高山流水,眼睛远望着鸿雁归去,优游俯仰,其乐无穷,从而在心灵中感到与宇宙的“至一”——“道”融为一体了。他在另一首酒会诗中也写到:“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即道)”。当人们体悟感受到了这种“道”时,于是就忘却一切世间的形骸,超凡脱俗,穷理尽情。所以下文又说:“嘉彼钓叟,得鱼忘筌”,庄子曾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比喻只要得到了至高的“道”,就可以忘掉语言和一切形迹,犹如钓者得到了鱼就把捕鱼的工具(筌)给忘掉了一样。晋书·阮籍传也说与嵇康齐名的名士阮籍“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这种妙趣与妙境是很难为人知晓的,所以嵇康在下文慨叹:“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庄子·徐元鬼篇中曾说有一个匠人善于砍削,当他和郢人(郢地之人)配合时,能把那人鼻上的微细白粉砍掉而丝毫不伤其人。郢人逝后,匠人也无从施展其技巧了。庄子以此比喻自己与惠施互相配合,悟道会意。嵇康引用这个典故,用来说明自己的高情雅趣,在当时社会里找不到知音,因而抱着一种深深的憾恨。全诗在清新飘逸中又透发出淡淡的哀怨。
这首诗将谈玄悟道与体物写景巧妙地揉杂在一起,清丽可典,意境超迈,是魏晋诗作的名篇。
-
华簪岂足恋,幽林徒自违。遥知别后意,寂寞掩郊扉。回首昆池上,更羡尔同归。
-
已分江湖送此生,会稽行复得岑成。镜湖席卷八百里,坐啸因君又得名。 作品赏析原题:余旧在钱塘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复来开镜湖伯固有诗因次韵
-
《红白牡丹》是一首描写牡丹花的诗词。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诗中红白牡丹相互竞艳,彼此辉映,展现出牡丹花的华美和与众不同。通过牡丹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创造力的崇高。这首诗词既让人们感受到了牡丹花的魅力,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感悟。
-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① 。为楚怀王左徒 ②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③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④ ,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
-
感遇·其三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节自 《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① 。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②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吾攻
-
【注释】:
-
吕相绝秦 (成公十三年) 【题解】 本文记载了吕相出使秦国时的言辞,是春秋时代一篇著名的外交辞令。文中追述了两国交兵的历史,
-
横空初不跨鹏鳌,位觉胡床步步高。?器之言尝梦飞,自觉身与所坐床皆起空中。?一枕昼眠春有梦,扁舟夜渡海无涛。归来又见颠茶陆,?往在钱塘尝语晦叔,陆羽茶颠,君亦然。?多病仍逢止酒陶。?陶渊明有《止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