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的嫁妆随身饭
随身饭的品种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称呼每种饭菜时,人们习惯在前面加上“随身”二字,如是肉,称“随身肉”,面条称“随身面”,饺子称“随身饺”。
姑娘出嫁头一天,父母将肉煮熟,配上青菜,装入几个饭碗内,出嫁之日用食盒抬上,至婆家加热后即可食用。面条为生面条,在偏僻的农村,庄户人家多是自己动手擀,将擀薄切窄的面条装入篮子,盖上红纸,然后请人在姑娘出嫁当天担到婆家。城市居民多用精粉挂面,把挂面用红纸条缠好,放进新脸盆,配上两双新筷,用红布兜上作为嫁妆。姑娘出嫁之日,姑娘的嫂嫂擀上面条,将面条和妹妹一道送到妹夫家。面条的数量二斤、四斤、六斤不等,一般以双数为宜。
若是随身饺,娘家需将捏好的生饺子摆在陪嫁的写字台抽屉里,待娘家派人送嫁妆时一并送至男方家。饺子的数量也有讲究,它要由姑娘出嫁时的年龄来决定。若姑娘是二十岁,就需准备二十个饺子。若是二十四岁,则必须包上二十四个饺子。父母为姑娘捏饺子的目的,是为了捏住婆婆的嘴,怕姑娘到婆家后,婆婆絮絮叨叨,使女儿受气。
带随身饭风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决定的。旧中国女子地位卑微、婆媳等级观念强烈,媳妇侍奉公婆的好坏,是衡量女子品德的主要标准之一。新娘初到婆家,人地两生,羞怯和恐惧的心理,使她举止拘谨,不敢举止随便,吃饭是令娘家父母尤其牵挂的一件事。姑娘的父母怕亲家刻薄女儿,女儿受屈,便在女儿出嫁前夕,为女儿准备充足的饭菜。从心理上来说,这对嫁女的老人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安慰。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婚姻形式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带随身饭的风俗仍在民间广泛流行,但随身饭的数量逐渐减少,它已基本失去原始的意义,只是作为象征性的礼仪活动继续存在。
-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回轩自郭
-
作者: 曹增渝
-
精品唐诗之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八》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这首诗借写别情以咏杨柳,后者是主,前者是宾。一上来指出城外、酒旗,点明送别之地;春风,点明送别之时,而饯
-
古文·送孟东野序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生格言励志古诗词,内容包括经典励志诗句人生古诗,古诗励志名言名句大全,励志古诗词名言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来凡是胸怀学识、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必然兴起满怀愁绪,常
-
【名句】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争斗,何况一个国家的宰相呢!比喻人处绝境必竭力挣扎。
-
【名句】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语出唐代刘禹锡《咏史》诗之一。世道如江河日下,我的心却要像中流砥柱,毫不动
-
湖上棠阴手自栽,问公更得几回来。水仙亦恐公归去,故遣双莲一夜开。诏书行捧缕金笺,乐府应歌相府莲。莫忘今年花发处,西湖西畔北山前。 作品赏析原题:沈谏议召游湖不赴明日得双莲于北山下作一绝持献沈既见和又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