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注释】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览者:读者。
会:领会,体会,领悟。
意:思想,内容。
【赏析】
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引述诗人梅尧臣的话,来反映他关于诗歌创作与鉴赏的观点。文中,梅尧臣说,诗歌创作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问,何以如此,梅尧臣回答说: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意思是: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体会和灵感,写成作品,读者阅读时,能够领会其中的意旨,却很难用言语把它表述出来。
梅尧臣认为,诗人对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后,还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对具体景象进行描绘、写景状物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这样,读者阅读时,文字所描绘的景象就会在脑海中活生生地浮现出来;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所描绘的景象,不是直白浅露,一语道破,一览无余的,而是委婉含蓄,言外有意,韵外有味,读者能够领会其中的意旨,却很难用言语把它表述出来。读者想真正领会作者的用心,体味诗歌的妙谛,必须有与作者类似的感受和体验,善于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心领神会,由景逮意,才能悟得画面以外的情趣。
例如,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通过鸡声、茅店、月色、人迹、板桥、浓霜这些具体物象,描写出了村野小店旅客孤身赶路的苦况。人们阅读时,这些意象所织就的旅人早行图便会浮现在眼前:寒冷的早晨,荒凉的乡村小路,小桥上结了一层霜,月亮还挂在天空,一个孤独的旅人已经踏着板桥前行了。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它画面之外蕴涵的意蕴是什么呢?自然是旅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凄苦境况。但它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作者得于心”的产物,它需要“览者会以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
名言: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 句意: 言谈一定要合于道理, 事情一定要干紧要的。 出处: 《荀子·儒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浪淘沙朗诵版,内容包括浪淘沙诗句刘禹锡朗读,浪淘沙白居易朗读,古诗词《浪淘沙》。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
-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鉴赏和赏析: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夜晚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忧思寄托于月光之下的情感。
诗的第一句“望月怀乡泪已流”中,诗人以“望月”作为开头,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人的眼泪也化作了流星,表达了他的思亲之情。
接着,诗人借助“皓影低昂”一词,形容了天空中明亮的月光,将
-
这首小词作于冬至前一日。特意胪列佳气,讴歌鼎盛。虽使事用典稍觉板重,毕竟典丽工整,气度自在。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下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
意思:我天生的才能必定会有用处,在经历千金散尽之后还能再次回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处】 唐·李白 《将进酒》【译注】天生我这样的人材必定有 用,千百两黄金散尽还会再来。【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自信才学必 会有用,钱财用尽还能再赚回来。[例
-
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秦策一》 【题解】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均求救于秦。秦王想利用蜀有内乱之机,兴兵伐蜀
-
《手推车艾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
-
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钓饵的大河 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李白的导游然后 再去撒网 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 把鲁迅存进银行,吃利息 当一个大诗人率领一伙
-
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经攀折频。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犹胜不逢春。
-
该曲共分三层,“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为第一层,化用唐刘禹锡诗句,感叹艺苑的英才已纷纷过世,入于《录鬼簿》中,江山依旧,岁月悠悠,令人无限伤感。开头就从一个“想”字说起,劈面而来,在让人感到突兀之余,也让人感到凝重,让人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