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挽王中丞(八首选二)》鉴赏和精讲
李攀龙
其 一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其 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挽王中丞组诗八首,主要写蒙冤而死的爱国将领王忬(同“舒”)的忠勇精神。这里选读两首。
“王中丞”,即王忬,字民应,是诗人王世贞之父。他曾任蓟辽总督,进右都御史,故称“中丞”。因边防失事,罪不至死,却因以权奸严嵩的构陷而处斩。
****
先看其一
这首七绝,四句两典:一是司马台,汉书·朱博传云:“御史府中列柏,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后世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周制,以大司马掌军政。后世因称兵部尚书为大司马,侍郎为小司马。王忬曾以副都御史、兵部侍郎为蓟辽总督,故称。夹旌旄,夹,萦绕之意;旌旄,指军旗。这两句是说,御史台前翠柏成行,郁郁葱葱;而御史王忬却已冤死,但其忠勇浩气仍萦绕其间,威风的军旗猎猎飞翻。
后二句,又用一典,即属(zhǔ主)镂与胥山;前者,古剑名。春秋时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将自己所佩之“属镂剑”赐予伍子胥,令其自裁。子胥自刎后,吴王即命人以鸱夷(即皮囊)装其尸投入江中。传说伍成为潮神,常驱遣巨浪以泄他的郁愤。故言万里涛。子胥死后,吴人为之立祠于山上,命曰“胥山”。其址在今苏州江边。
诗人引入此典意在为王忬枉死伸雪,并表彰其忠勇精神。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中,曾评此诗说:“为中丞吐气,而忠厚之意宛然。”的确,诗歌正为王忬吐了沉冤不白之气,颂扬了他的忠毅厚德,同时也表明了造成冤狱的是权奸严嵩的陷害,并非世宗的真正本意。
再看其二
这一首写诗人重游京都十景之一“蓟门烟树”时,徘徊“丹旐(zhào兆)”之下,缅怀王忬之风采不减当年,虽死不忘报国,依稀见到他于夜间亲率铁骑奔驰沙场风雨之中。诗人所以这样写,目的是通过这首诗着重颂扬王忬不论生在或已经死去,都忠于社稷,始终不忘报国的可敬可佩之精神。
这里补释几个词语:
幕府,指王忬的蓟辽总督行营。史记·李牧传引崔浩云:“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无常处,以幕帟为府署,故曰‘幕府’。”碣石,山名,在河北昌黎之北。此句意在说明蓟辽总督治所之所在。
蓟门,即蓟州,治所在今天津蓟县。据双槐岁钞云:“京都十景,其一曰‘蓟门烟树,”丹旐,即丧柩前面的铭旌,朱红色画有龟蛇的旗。
-
成衣匠, 各省俱有, 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 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 ① ,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 “少年科第者, 其性傲,
-
洛阳陌上春长在,昔别今来二十年。唯觅少年心不得,其余万事尽依然。
-
某启:某闻玄螭掩耀,光销赤堇之芒〔2〕;白鹤摧辉,影灭青胡之宝〔3〕。由是紫氛霄耿,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处】唐白居易《 问刘十九 》 【意思】 新酿出的酒 上飘浮着点点细沫,围着红泥造就的小火炉。 绿蚁: 酒面上绿色的泡沫, 也作酒的代称。醅: 未滤的酒。 【全诗】
-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沉沉。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
车出西宁后开始下雨,到了湟源县城雨水更大。听说昌耀诗歌馆在丹噶尔古城,我们从西门楼开始一路询问,却只有两个人知道,也说得并不是很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杜甫的代表作一首诗,内容包括杜甫的代表作,求杜甫的一首诗,杜甫的代表作是那首诗。很多1000多 有名的是三里三别 「酬韦韶州见寄」杜甫 养拙江湖外,朝廷记忆疏。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白发丝难理,新诗锦不如。虽无南
-
《 遣怀 》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题解】 此诗为杜牧之繁华梦醒忏悔艳游的诗(今人喻守真语)。约为会昌二年(842)重返扬州时所作。前
-
山,好大的山呵! 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 ② 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