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濠上观鱼”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u)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儵,当作鯈。
释义用法庄子 (周) 与惠子(施) 同在濠水桥上观鱼。庄子说:“儵鱼游得很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很快乐?”后以此典表示辩言机敏; 或表现寄情于物外,逍遥游乐的情怀。
用典形式
【观乐】 唐·韩愈:“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
【观鱼】 宋·苏轼:“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观濠】 唐·柳宗元:“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知鱼】 宋·张炎:“知鱼淡然自乐,钓清名,空在丝纶。”
【鱼乐】 金·元好问:“鱼乐定从濠上得,竹香偏向雨中闻。”
【临濠】 唐·李白:“投汩笑古 人,临濠得天和。”
【游鯈】金·元好问:“洋洋游鯈逝,泛泛轻鸥泳。”
【窥鱼】 宋·辛弃疾:“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子知鱼】 宋·苏轼:“应观吾知子,不怪子知鱼。”金·元好问:“凫短何如鹤有余,非鱼谁谓子知鱼。”
【为鯈鱼】 宋·辛弃疾:“曾与东山约,为鯈鱼,从容分得,清泉一勺。”
【观鱼乐】 唐·张说:“观鱼乐何在,听鸟情欲歇。”
【我知鱼】 宋·苏轼:“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惠子鱼】 唐·李群玉:“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濠上乐】 清·赵虹:“园吏好寻濠上乐,丈人已息汉阴机。”
【濠梁乐】 宋·陆游:“鱼似濠梁乐,鸥如海上驯。”
【濠梁招】 唐·杜甫:“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鯈鱼乐】 清·王夫之:“坐爱鯈鱼乐,悠然濠上心。”
【观鱼惠子】 宋·苏轼:“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
【观鱼濠上】 清·郑燮:“寄语长安车马道,观鱼濠上是天游。”
【非鱼濠上】 宋·辛弃疾:“非鱼濠上遗意,要是吾非子。”
【知我知鱼】 宋·张炎:“知我知鱼未是乐,转蓬闲趁白鸥招。”
【鱼游濠上】 宋·黄庭坚:“鱼游濠上方云乐,鵩在承尘忽告凶。”
【濠上之意】 宋·陈师道:“是间 相忘不为小,濠上之意谁得会。”
【濠上观鱼】 唐·皇甫冉:“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宋·陆游:“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濠上知鱼】 宋·陈师道:“说与杜郎须著便,不应濠上始知鱼。”
【安见我非鱼】 清·金衡:“倚枕相忘人化蝶,临流安见我非鱼。”
【鱼乐思濠上】 宋·王安石:“远同鱼乐思濠上,老使鸥惊耻海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6年级要背课外古诗词,内容包括六年级必背古诗二十首,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80首,六年级必背课外古诗。这有六年级必背古诗 不过不是20首 是25首 1.《秋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
-
名言: 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 句意: 君子说的话一定要是能够做到的, 这才说出口; 君子做的事一定要是可以告诉人的, 这样才做。 出处: 西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
【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殿前欢】 则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出处】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 【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雾 气袅袅升起; 从远处看去,一道 瀑布宛如一条白练高挂在山川之 间
-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攫土抟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黄花憔悴风露,野碧涨荒莱。此会明年谁健,後日犹今视昔,歌舞只空
-
《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谱牒·《陇靖邑李氏家谱》[](节选) 谱例第一篇
-
《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科学物理,内容包括古诗中的物理现象,在语文诗句中的物理现象,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1.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游蒋山》 苏轼(宋)2.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泊樟镇》 杨万里(宋)第一句提出“为什么太阳光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那个成语来形容古诗词,内容包括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古诗,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古诗,诗词写得好,用什么成语&词语形容。李白《古风》:“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南朝宋御史中丞何承天:“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