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出处】唐·祖咏终南望余雪。 【意思】林表: 林外。霁色: 雪停后的景色。句意: 山林外已露出雪霁的晴色,雪化了,傍晚的长安城里,更增加了寒气。 【赏析】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山的树林,只见 万千林木披上一层皑皑白雪。雪后的阳光映照在林间,反射出刺目的光 芒,更觉寒气凛凛,砭人肌骨。诗句从视觉和感觉两方面写雪后终南山 的山林景色,给人的印象是大雪过后,天地皆白; 朔风阵阵,陡增其 寒。“明”和“寒”是山林和城中的媒介,写终南山积雪对城中人的影 响。 注: 林表,指树梢枝头。霁色,此指雪后的阳光。城,此指长 安。。 【全诗】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赏析】 题目是“终南望馀雪”,当然要突出那个“望”字。前三句,都是写“望”中所见,属于视觉范围。“望”见“终南阴岭”的“积雪”仿佛在“云端”飘浮,“望”见从西山顶上平射过来的落日的余辉照亮了“林表”,照得那“积雪”寒光闪闪。题目就是限于写“望余雪”,“望”见的不过如此,还有什么好写呢?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抓住了视觉与触觉的“通感”,进一步以触觉的“寒”写视觉的“雪”,从而丰富了“望”的内容,提高了“望”的意境。俗谚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又说:“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有“余雪”,其他地方的雪都正在融化,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因此,诗人准确地用了“暮寒”二字。但这“暮寒”与“望终南余雪”无关,重要的是诗人在“暮寒”之前加了一个“增”字。于“暮寒”之时,从长安“城中”遥“望”那“终南阴岭”,只见“积雪”皑皑,寒光闪闪,视觉的所见立刻通向触觉的所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令人更“增”寒意。于是,那“望”中所见的“终南余雪”,就不仅被写出“积”的形质、“浮”的动态、“明”的色彩,而且被赋于“寒”的性情;它远在“终南阴岭”,其威力却越过数十里的距离,作用于长安“城中”,使“城中”人一“望”而“增暮寒”。“终南望余雪”的题目写到这种程度,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程式,再凑几句呢?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中把这首诗和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诗句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背景】 盛唐诗人祖咏是王维的诗友。历来传诵的那首望蓟门,算是边塞诗;但在他仅存的三十六首诗作中,写边塞题材的也只有这一首,其余的则以模山范水、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正象王维一样,他虽然也写了很出色的边塞诗,但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则是属于田园山水诗派的诗人。 祖咏终南望馀雪,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即“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祖咏倒是懂得内容决定形式的道理,勇于打破艺术教条的铜枷铁锁的。 【作者】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仕履不详。因仕途失意,开元后期移居汝、坟间(今河南临汝、汝阳一带),混迹渔樵。王翰任汝州长史时,与祖咏有交往。据其诗作,生平曾游历江南,并北上蓟门。其友人有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祖咏诗多写山水景物,宣扬隐逸生活。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作者之一。传说他作应试诗终南望馀雪,按例应为6韵12句,他只作了4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即交卷。问其为何,答道:“意尽”。(唐诗纪事卷20)说明祖咏创作中对意境的追求和对语言的提炼。殷璠曾评其诗:“咏诗剪刻省净,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河岳英灵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1卷,
猜你喜欢
  • 杨布打狗

    【题 解】杨布出门时穿着白衣服,回家时穿着黑衣服,他家的看门狗就不认识他了。畜生会

  • 鲁迅《题《彷徨》》全文、注释和赏析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

  • 苏轼《洞庭春色(并引)》全诗鉴赏

    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色香味三绝,以饷其犹子德麟。德麟以饮余,为作此诗。醉后信笔,颇有沓拖风气。二年洞庭秋,香雾长噀手。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贤王文字饮,醉笔蛟蛇走。既醉念君醒,远饷为我

  • 柳絮乱飞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柳絮乱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扬柳絮满天飞的诗句,有关柳絮的诗句,形容柳絮满天飞的诗句。霭霭芳春朝,雪絮起青条。张夫人《柳絮》2、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3、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顾况《酬扬

  • 《秋山·杨万里》原文与赏析

    杨万里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是一首色彩

  • 《归熙甫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全文赏析

    归熙甫题张幼于裒文太史卷 文太史既没,幼于裒其平日所与尺牍,摹之石上。太史尊宿,

  •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风光景物。长宜:常应。指不良情绪有害健康,观察事物要放开眼界。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 马致远《落梅风》全诗赏析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作品赏析【注释】:

  •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指青年人应当具有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大无畏精神。李大钊《“晨钟”之使命》:“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

  • 《苏洵·木假山记》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鉴赏

    这篇《木假山记》,苏洵从木假山联想到树木的遭遇,又由此而联想到当时一些社会情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的秉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