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归去来辞》赠契顺》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苏轼文集
东坡谪惠州,家属在宜兴。他的朋友钱济明时任苏州通判,欲为东坡长子苏迈致家书,通过定慧寺长老守钦派卓契顺去惠州打听情况。契顺是个行者,担任寺庙守护等杂事,勇任此役,其言行当中有几处很感动人。
“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说得干脆豪迈,好似西厢记中下书的惠明:“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有勇无惭。”于是“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行即到耳!”做到了实不容易。这与东坡同乡人巢谷字元修,年近70,慨然自四川眉山徒步万里,访东坡、子由兄弟于海南、循州(在惠州东北)贬所,终于见到了子由,可谓后先辉映。子由惊喜地说:“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栾城后集·巢谷传)东坡也称他“笃于风义”。有利于他人的事,该做的便做,不计较个人得失,这就是“古道热肠”,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这又是极可贵的风格。替人家做事而“无所求”,且先定下了“无所求”的宗旨然后作此长途艰险之行;还添上了“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从对面加倍申说,使东坡几乎 不好再开口。仿照金圣叹批水浒的笔法品题之,此契顺可谓“上上人物”。
东坡对此自然很不好意思,“苦问不已”,这才得到“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的回答。“万里之勤”,仅需“得数字”以酬,在索要成风的世界里,无疑会被看作是“大傻瓜”的。可契顺却不这样想。“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他认为,如果您一定要报答的话,如此便是对他最优厚的报答。东坡另有一篇记卓契顺答问云:
苏台定慧院净人卓契顺,不远数千里,涉岭海,候无恙于东坡。东坡问:“将什么土物来?”顺展两手。坡云:“可惜许数千里空手来。”顺作担势,缓步而去。
他本来是空手而来,也要空手回去的,本篇说的“得书径还”,就包含这一节情事。东坡却一定要送他点东西,他只好领了这个几张纸的“秀才人情”。但是契顺回程,肚子饿了要填,鞋子破了要换,东坡穷窘,无力资助,只好写信给他的表兄程之才(字正辅,时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巡视到惠州一带),由契顺带去,顺请“略赐照管”,打这么一个“秋风”,也是无可奈何又合情合理的事。
蔡明远事,见颜真卿与蔡明远书,其墨迹刻入快雪堂法帖。一个平凡的人,靠名人诗文写入得传不朽的事,古今多有,不过很多未被人意识到而加以点破。东坡倒曾指出了一位。杜甫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东坡说:“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诗以不朽。”(书子美黄四娘诗)杜甫传黄四娘之名出于无心,东坡传卓契顺则是有意。“有意”也并不坏,多流传一些好人好事,足以劝世!
这里还要探索一下东坡选择陶渊明归去来辞写给契顺的本意。盖他久有学陶赋“归去来”之愿而未能,自忖远谪岭南之后,此志更难得遂,故 在赴惠州的路上,舟中无事,和归去来辞原韵,用颜鲁公书体写作长卷,以“暂舒胸中结滞”(见题陶靖节归去来辞后)。东坡是慕陶、学陶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黄山谷跋子瞻和陶诗),对陶的归去来辞更有特殊喜爱:贬黄州时隐括为词作哨遍,又作归去来集字诗五律十首;贬海南时再有和陶归去来兮辞一篇;平日手书此辞见题跋所述者亦数遍,可谓念兹在兹。于今又写一卷以赠卓契顺,使“托此文以不朽”,表示契顺之名,非赖自己文字以传,不敢与颜鲁公之传蔡明远相比拟,而其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感情,也见于字里行间了。
-
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代文中子
-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
作者: 胡中山 极目的山瘦得像入冬骆驼的脊项 怪难
-
上片开头“蝶粉”一句,状物拟人,盛赞蜡梅。言蜡梅花外黄而芯粉红,香气扑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国时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中庭”两句,写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虽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墙角还残留着积雪,这也是点出了蜡梅开花的时令
-
《水仙·贺新郎赋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辛弃疾云
-
朱超舟中望月诗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作者简介朱超,生平
-
正对着大牛圈,出杉木订的栅栏门,往上走几步,有个小土台,平平展展的,有块小晒箕那么大。凿这么个小土台子干什么,有啥用,我搞不清父亲
-
● 一日读书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陆清献 ●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荀子》 ●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 ——————《意林》 ● 人不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令人难忘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让人难忘的诗词,关于难忘的古诗,令人难忘的八句古诗词,你为哪一句动容。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
-
《先秦散文·国语·伍举论台美而楚殆》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