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出处】唐·王维过香积寺。 【翻译】古木参天,小径无人,深山 里何处传来钟声?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深林密,人 迹稀少,隐隐能听到山寺的钟声。[例] 我们行走在山间杂草丛生的树林里,四 周古木参天,浓荫密布,远处传来宏福 寺的钟声,很有“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 钟”的意境。(华桑高兴的一天) 【全诗】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鉴赏】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这是一座深藏在深山中的古寺。诗中的前四句写来平平淡淡,却十分高明巧妙,暗含着一个深山藏古寺的优美画意。诗人初入深山并不知道在那一片白云缭绕的山峰间尚有古寺深藏。行了数里,进入杳无人迹的林海,四周尽是参天的古木,地上却不见一条小路。忽然,他听到寺院的悠扬钟声,诗人是何等的惊讶和欣喜呵。他恍然大悟:在这深山之中原来有个香积寺。 后四句是对香积寺的环境、气氛以及寺旁“潭曲”的具体描绘。诗人循着钟声向香积寺走近,流泉在险峻的危石间发出幽咽的声响,日光照到浓密的松林间也泛着寒意。天色晚了,诗人来到寺旁一个幽深的古潭边。潭内微波不兴,已经没有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的毒龙,想必是被香积寺里的高僧制服了。结尾一句是诗人对寺内高僧的颂扬。“安禅”指僧人坐禅时心身晏然入于禅定,谓之“安禅”。“制毒龙”的典故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又见法苑珠林:“西方有不可依山甚寒,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泛杀五百商人。槃陀王学‘婆罗门咒’就池咒龙,龙化为人,悔过,王舍之。”显然,王维从寺边的深潭,联想起佛经中的故事,引出这段典故。既然香积寺神秘地深藏于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想来其中定有不同凡俗的高僧吧。 这首诗写香积寺妙在香积寺始终未同读者照面。他写白云缭绕的山峰,写参天的古木,写悠扬的钟声,写幽咽的流泉,写浓密的松林,写寺边的深潭……就是没有一句香积寺的正面描绘。诗人似乎用一团面纱将香积寺裹住、藏起,不让它露出半点面容。但读完全诗,我们却分明感到一座深沉肃穆的古寺的存在。环境和气氛的渲染与烘托,比正面描写收到了更加奇妙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诗的含蓄之妙。
猜你喜欢
  •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桃李”类的诗句。 况且正是暮春时节,缤纷凋落的桃花有如飘洒的密密的红色雨滴。摄

  • 金相玉质, 百世无匹, 名垂罔极, 永不刊灭。

    名言: 金相玉质, 百世无匹, 名垂罔极, 永不刊灭。 注释: 金相(xiang) 玉质: 金的外表, 玉的质地, 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完美。匹: 比, 配。罔极: 无尽, 没有尽头。刊灭: 磨灭。

  •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全诗鉴赏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苏轼《送公为游淮南?此诗为晁补之作?》全诗鉴赏

    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

  •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注释、译文和感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 ① 化之者,有成 ② 德者,有达 ③ 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 ④ 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四十) 注释 ①时雨:及时雨。②成:养成。③

  • 恩特赛《挪威的欢乐时光》原文

    挪威的欢乐时光 ◆ 恩特赛 挪威人把二月开始的那个古怪的季节叫做“早春”。那时太阳连日从纤无点云、一碧如洗的高空照射下来;每天

  • 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全诗鉴赏

    惊风击面黄沙走,西出崤函脱尘垢。使君来自古徐州,声振河潼殷关右。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北临飞槛卷黄流,南望青山如岘首。东风吹开锦绣谷,渌水翻动蒲萄酒。讼庭生草数开樽,过客如云牢闭口。

  • 欧阳修《留题南楼二绝》全诗鉴赏

    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麽生。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欹枕看山横。

  • 《锁南枝·捏泥人·明代民歌》原文与赏析

    明代民歌傻俊角, 我的哥!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捏一个儿你,捏一个儿我,捏的来一似活

  • (二)郭沫若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卒年八十六岁。他的旧学主要是在私塾学的,1913年(二十一岁)才在中学毕业,1914年留学日本,上高等预科一年,后上高等学校。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23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