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字后》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黄庭坚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2,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3,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4,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5!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模古人6,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7。
建中靖国元年乙巳8,观于沙市舟中9,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叔向、小子相10。
1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2书:指字。3元祐:宋哲宗年号,1086-1094年。锁试礼部:在礼部主持进士考试。因考试时封闭考场,故称锁试。4龠(yue):古容量单位,等于半合(ge)。5翰墨之士:好书法之人。6规模:意为效法。7“所谓”二句:意为苏轼书法兼有众家之长而又有其独到之处,不落前人窠臼。四子:当指四位大书法家,不详具体所指何人。易:改变。与:参与。8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建中靖国,宋徽宗年号。乙巳:乙巳日。9沙市:地名,在湖北省,滨长江。10小子:幼子。
【析点】 “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温润,无一点俗气”、“兼四子之有”而又“易之”“不与”,这是黄庭坚对东坡书法的极高评价。然此文价值不仅在此。黄庭坚在题跋中用了不少笔墨绘东坡其人,妙在绘人即论书。
黄庭坚笔下的东坡,既非常人又是常人。说他“非常人”,是苏氏待人处事不合社会常人之情理:他“极不惜书,然不可乞”,对“乞书者”甚至“正色诘责”;说他是“常人”,恰是他没有旧日读书人及为官者的酸腐与礼法:他写字“纸不择精粗”,且饮则醉,醉则卧,醒则书,“落笔如风雨”。这既是常人又非常人的情状,正是东坡的纯真可爱处,这真情真性使东坡书法达到“今世翰墨之士”无法“争衡”的“神品”。山谷真是既在写人,又在论字,写人论字,难分难辨。难怪清代学者陈澧读此文后曾说:“读此数过,如亲见东坡。”我们今天读此跋文,又何尝不是“如亲见东坡”! 黄庭坚论字,盛赞东坡为书法中的“神仙中人”;我们今天读此跋文,又何尝不可盛赞黄庭坚为题跋中的“神仙中人”。
-
【生卒】:1911—【介绍】: 希腊诗人。他生于克里特岛的一个富商家庭。早年在雅典大学学习法律,后赴巴黎攻读文学,青年时代开始写诗。17
-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以“春情”为题的词作,大抵写闺中女子当春怀人的思绪,王安国这首小令却是写一个男子在暮春时节对一位女子的思而不见、爱而不得的愁情,内容与贺铸的《青玉案》相仿。贺作另有寄托,此词有无别的寓意尚难确定。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
-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金阙的西厢叩开玉石的门锁,让侍女转告太真。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者,九华帐里惊动了玉真的
-
《边城歌》虎踞岳雄高,深山气横涛;青锋寒夜甲,无负我军刀。
-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感时义愤”类的诗句。 仔细推想,古往今来有多少贫寒的读书人,胸有大志,德才兼备,却
-
茶陵诗派是明代前期继台阁体之后出现的诗歌流派。由于这一流派的首领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故名。这一流派的其他成员有彭民望、谢铎、张秦、陆鈛(yi义),以及他们的学生邵宝、何孟春等人。 茶陵诗派主张性情,推
-
【原题】:腊月二十八日与知宗提举分岁郡中啜茶于北楼赏梅于忠献堂知宗即席有诗次韵并简提舶
-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作品赏析【注释】:[写作背景]这首小令是在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注解]杨花雪:像雪一般的杨花。[译文
-
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