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鸥堂日记二则》原文、注释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鸥堂日记二则》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周星誉1

二则 ·之一

(咸丰五年)2五月二十五日丙戌,小暑,晴。申刻北风甚大3,遂雨,有雷,傍晚霁。同寄公、季贶出门看荷花4。行田埂上,雨后泥泞,失足落水中,双踝皆没5,不觉自笑。从种花人周姓乞花三枝、莲蓬一枝。归,洗足早睡。

乡人种藕,以不花为丰年,盖藕力尽泄于花,花愈多则藕愈瘦。今田中弥望如雪6,为我曹吟赏7,计甚得矣,乡人得无怨乎! 种藕之家,藕为上利,叶次之,莲子则不卖,卖亦不得价也。凡田上腴者可两年种藕8,下此可一年,多则土瘠而收不丰9,但可种荸荠耳。

1周星誉(1826-1884):字畇叔,工诗词绘画,著作有鸥堂诗、鸥堂词、鸥堂日记等。李文后一篇均选自鸥堂日记。2咸丰:清文宗年号。咸丰五年为公元1895年。3申刻:午后三四点钟。4寄公:作者友人。季贶(kuang):作者弟弟。5踝(huai):踝骨。6弥望:满眼。如雪:形容白色荷花。7我曹:我辈,我们。8上腴:肥沃。9多:指连续两年以上种藕。土瘠(ji):土地缺乏养料。

【析点】 雷雨过后,傍晚放晴,这也许使天空飞起美丽的彩霞罢? 此时,那一片雪白的荷花和田田碧绿的荷叶,当是滚动着晶莹的水珠的,这该是何等撩人的美色! 这则日记前半篇写游赏,却对这良辰美景未着只字,而是集中笔墨写游兴与雅趣。你看,他“行田埂上,雨后泥泞,失足落水中,双踝皆没”非但不觉懊恼,还“不觉自笑”;“从种花人周姓乞花三枝,莲蓬一枝”,多么开心,兴味多么浓郁! “归,洗足早睡”这一轻松之举,是兴尽而入梦乡呢? 还是兴未尽而渴望梦中重游呢? 无论怎样,这自是游兴雅趣极致的一种境界。

日记后半篇补写游赏后的感受,好处不在于没作空泛的议论,也不在于对乡人种藕的生产生计介绍,而在于通过知识介绍所生的一笔良知感发:“今田中弥望如雪,为我曹吟赏,计甚得矣,乡人得无怨乎!”——看花与得藕不能两全,文人墨客与劳动者的喜与忧、爱与怨形成鲜明差异,言及此正是周星誉高于一般酸腐文人之处。由此不免又诱发读者一联想:种藕人该怎样看这些悠闲自在的赏花者呢?

谢景林

二则 · 之二

九月九日己巳,晴,与寄公、季贶登假山最高处,藉草饮酒1,聊当登高2。醉后酣睡,梦中得“无田差免吏催租”句3,醒后,足成七律一首。

1 藉草:意为坐在草上。2 聊:姑且。3 差(chā):尚能。

【析点】 夏历九月九日登高是我国的风俗,传说这日登高饮酒可以免灾除祸。作者无山可登,姑且登假山“藉草饮酒”,“聊当登高”。他担心前途坎坷要免灾除祸? 还是一种从俗应时的兴致? 看来,似乎是后者,你看他,醉后梦中还在作诗,而且是“无田差免吏催租”之句,不以无田为憾反以无田为乐,何等轻松自得! 但要再追问一句:作者梦中何以偏偏吟得此句? 现代科学家认为,梦中的内容与清醒时意识中保留的印象有关。由此可见,平日封建官吏向田农催租逼税的残酷社会现实给了作者怎样深刻的印象。作者正是以这轻松的笔调揭示与批判了黑暗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吏催租”的愤慨和对田家的同情

  • 上一篇: 唐平安史之乱
  • 下一篇: 汉平七国之乱
  • 猜你喜欢
    • 苏轼《寄黎眉州》全诗鉴赏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君以《春秋》受知于欧阳文忠公,公自号六一居士。)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 《凫鷖》情诗三百首赏析

      凫鷖 作者: 杨明琪 【本书体例】

    • 外国童话《[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节选)》鉴赏

      外国童话《[瑞典]林格伦·长袜子皮皮(节选)》鉴赏

    • 横行胭脂《必有人重写爱情(组诗)》

      重逢之年二十年前,我们初恋的时候我们沿着这条乡村公路散过步二十年后,我们重逢我们沿着初恋的乡村公路散步都是春天的黄昏,只是隔了二十

    • 古代民歌《东门行》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辅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 张九龄《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乐》全诗赏析

      祝史辞正,人神庆叶。福以德昭,享以诚接。六变云备,百礼斯浃。祀事孔明,祚流万叶。

    • 《谒金门·春半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

    • 《祖国》鉴赏

      作者: 田锐生

    • 楚辞·大招

      《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屈原放流九年,忧思烦乱,精神越散,与形离別,恐命将终,所行不遂,故愤然大招其魂,盛称楚国之乐,崇怀、襄之德,以比三王,能任用贤,公卿明察,能荐举人,

    • 《孤雁赏析》

      一联写同伴归尽,只有大雁独自飞翔,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的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徐培均认为,这首诗“字字珠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