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羌村三首其一》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1。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2。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3。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4。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5。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6。
【释】
1.峥嵘:山高峻的样子,这里形容云峰。赤云:即火烧云。日脚:古人不知地球在转,以为太阳在走,故谓日有“脚”。
2.归客:诗人自谓。千里:极言其远,其实羌村距凤翔不足千里。
3.妻孥:即妻子。怪:惊讶。在:活着。
4.飘荡:颠沛流离。遂:如愿。
5.嘘欷(音xuxi):哽咽,抽泣。
6.夜阑:夜深。更:再。秉烛:持烛,指掌灯。梦寐:睡梦之中。
【译】
西天燃烧着火一般的云峰,
太阳神的脚轮与地平线平行。
柴门前鸟雀叫个不停,
游子呀,终于走完了他的千里归程。
妻子惊讶我居然还活着。
惊魂刚定,就禁不住热泪泉涌。
唉!遭逢这样的大灾难、飘荡流落,
能活着回来,实属万幸。
邻居们挤满了墙头,
又是感叹,又是哽咽不停。
夜深了,我点亮了烛火,
夫妻相对,恍然还如梦中。
【评】
肃宗至德二载(757),杜甫自长安至凤翔,“麻鞋见天子”授左拾遗职,却又很快得罪肃宗,八月,诏允杜甫回鄜州省亲。羌村三首即为杜甫归至家中而作。其战乱别离后能生还相聚的场景,不仅令当时“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亦令千载之后人,嘘欷未已。而“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以及“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复杂心境,其质朴白描的笔法,真实深邃的意境,又令后人感佩无已。清人吴瞻泰评第一首:“通首以‘惊’字为线,始而鸟雀惊,继而妻孥惊,继而邻人惊,最后并自己亦惊。”(杜诗提要卷二)
-
理国无难似理兵, 兵家法令贵遵行。 行刑不避君王宠, 一笑随刀八阵成。 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初见吴王阖庐时,吴王令孙武操练宫女。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两队,任
-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
诬金【原典】直不疑①为郎,同舍②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③不疑。不疑谢④有之,买金偿之。后告归者至,而归亡金,郎大惭。以此⑤
-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 。 【释】 1.锦瑟:绘文如锦的华瑟。传说古
-
山水有相逢是的。不会有人,等你在老地方。甚至,老地方也成了记忆里的一缕檀香。你寻回去的,不过是份记忆,也许地址犹在,却已经找不到当
-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
-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3) ,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
-
题解 本文选自《尚书》,相传为周公劝诫成王之辞。无逸,不要荒淫逸乐。 原文 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