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寄隐居士》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谢逸寄隐居士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②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③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④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⑤
【注释】 ①此诗一题寄饶葆光。饶葆光,与潘大临相熟,老死布衣。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二引漫叟诗话。其余事迹未详。②骨相:古人认为可从人的骨骼相貌中推论人的命运。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微时,有相者谓之曰:‘君燕颔虎颈,是封侯骨相。’” 卜居:古人选择住所,必先占下吉凶,故称为“卜居”。③玉唾:即玉书。据拾遗记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阙里人家。”后世因称玉书为珍贵之书。韦编:古代以皮绳编缀竹简,故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④青眼:用眼正对,表示好感。晋书·阮籍传:籍能为青白眼,见鄙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来见,对以青眼。
⑤襄阳耆旧:襄阳的故老。晋习凿齿有襄阳耆旧传,书中记载当时的高士多人。庞公:即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岘山南,足不入州县。襄阳耆旧传载其事迹。此以庞德公相喻,赞美饶葆光的节操。
【译文】 先生自以为没有封侯的骨相,所以不慕荣利,隐居于幽静的林塘。家里藏有几千卷珍贵图书,辛勤校勘已有三十年时光。四海之内虽然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都汲汲于功名,没有先生高尚,也不为先生欣赏。先生高卧茅庵之中,而今已经满头白霜。如果拿襄阳故老来相比,先生是真正的隐士,有着和庞德公始终不入州门的崇高声望。
【集评】 宋·阙名:“谢无逸学古高洁,文词锻炼,篇篇有古意,尤工于诗。予尝爱其送董元达诗……又寄隐居士诗云:(略)佳句也。淮南潘邠老与之甚熟,二公皆老死布衣,士议惜之。”(宋诗话辑佚卷上漫叟诗话四八谢无逸诗)
今·马祖熙:“全诗表意朴素,旨在歌颂真正的隐士,并以此自励。……全篇用拗体,颇为劲健,为黄庭坚所赞赏。”(宋诗鉴赏辞典第620页)
【总案】 这首寄隐居士诗,表达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佩之情,也寄寓了自己甘心隐居林下的心志。诗中的这位隐者,卜居幽静之地,读书治学,与世无争,不知老之将至。封建时代失意的读书人正是这样寻求解脱的。全诗朴素自然,用典虽多却不做作,给人以劲健峭拔之感。但中间二联都用数字对,稍欠变化,尾联言多意少,韵味不足。
-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出处】唐杜甫《宿府》。 【译注】我已经习惯了 这十来年漂泊流离的苦难, 现在,就象庄子所说的鸟儿一样吧, 姑且借一枝而偷安。 【全诗】 《宿府》 .[唐].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每一个人都难以忘却自己的故乡。 大诗人李白尽管豪放飘逸,一生纵横南北,啸傲江湖,但仍不免时时眷恋故乡,不断产生袅袅乡思。“锦城虽云乐
-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兴庠序,务农桑,使男不释耒,女不废机,薄赋敛,节用度,若此之类,是宜民也。|什么意思|大
《兴庠序,务农桑,使男不释耒,女不废机,薄赋敛,节用度,若此之类,是宜民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赫宣布: 纽约三哩。 该有一面定音大铜鼓,直径十六里,透着威胁和恫吓,从渐渐加紧,加强的快板撞起。汤堂倘汤。F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主题。敲打乐的敲打敲打,大纽约的入城
-
楚辞《九歌国殇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 车错毂兮短兵接。 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蔽日兮敌若云,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箭
-
卧室经旬减带围,清樽忘却故人期。莫嫌雪里闲毡帐,作事由来未合时。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长一点的五字古诗词,内容包括我想要比较长一点的古诗词,有没有稍长一点的著名的古诗词,长一点的五言绝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
-
【原题】:刘秀才明仲当赴礼部试从县令毛某乞诗聊作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