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颂》
夜莺颂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诗人济慈(1795—1821)的抒情诗。1818年底,济慈与芬妮·勃罗恩热恋,这是诗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此时诗人已患严重肺病,常感到死亡的威胁。翌年,一个美丽的春晨,济慈在勃罗恩家的花园中聆听夜莺的啼鸣声,诗思盈溢,一气呵成,写下了此诗。全诗共8节。一、二节写听到夜莺歌声后极为欢欣,渴望借助酒兴,悄然离开尘寰。三、四节诅咒丑恶现实,想象着自己已与夜莺同登天国。 五、六节写幻境中诗人醉卧花丛,芳香沁人,还有迷人的夜莺歌声相伴,愿在此种境界中逝去。七、八节赞美夜莺的歌声万古长新,诗人情不能已。最后,幻境消失,诗人恍如置身梦中,不知是睡是醒?
诗中以夜莺歌声象征永恒的欢乐与美,同现实人生中的痛苦与不幸对照;这对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有一定积极意义。诗人一生贫病交加,终至夭折。他憎恶现实世界的丑恶,企图以自然、艺术和感官的享受构筑一个快乐与美的世界,并将这幻想中的世界置于现实世界之上。此诗最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诗中的描述和咏叹,强烈地表达了对“永恒的美”——大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崇拜和追求。诗篇讴歌的美和美感是具体的、健康的,决非那种神秘主义的境界。但此诗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有较明显的局限:全诗囿于个人哀愁的狭小圈子,情调较低沉感伤。
此诗极其讲究诗体格律形式和表现技巧的完美,并取得巨大成就,给后世诗人以重大影响。其次,济慈历来强调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企望在高于现实生活的充满美感的梦幻世界中寄托对未来的理想,而以诗的想象作为创造的工具。此诗虽名夜莺颂,诗中却极少直接描写夜莺,而主要是纵情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由驰骋丰富奇丽的想象,天上地下,往古今日,构成一幅诡谲变幻、绚美多姿的画面,焕发出鲜丽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娴熟的诗歌艺术技巧和卓越的才华。
-
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羁使空斜影,龙居閟积流。篙工幸不溺,俄顷逐轻鸥。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姹女临波日,神光照夜年。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
-
【注释】:①1924年,占谷堂同志在河南固始志成小学教书时,经常结合时事发表评论。这首诗是他谈到军阀混战、人民受苦时,随口吟给人们听的。
-
南朝乐府民歌闻欢下扬州, 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 交郎到头还。篙折当更觅, 橹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描写医生的句子,内容包括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描写医生的古诗词,赞美医生的古诗词。描写医生的古诗词推荐一首刘禹锡的《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如下: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唐代 刘禹锡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
-
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拟坚贞的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应当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诗中以树喻人,明示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精神。全诗语言犀利而含蓄,感情热烈而鲜明,是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出处】唐杜甫《 野望 》。 【意思】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受不了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 《杜诗详注》 卷一○引清朱瀚 《七律解意》: 国步多艰,皆由人事所
-
柳子厚晋文公问守原议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畀赵衰。余谓守原,
-
关雎 作者: 聂石樵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