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筌画雀》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苏轼2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3: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4。乃知观物不审者5,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6?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7。
1黄筌(quan):五代后蜀画家。2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学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本文与下三则均选自苏东坡集。3或:有人。4信然:确实如此。5审:精审细密。6大者:指更大的事。7务:致力。
【析点】 像黄筌那样的画家,久已成名。但他画的飞鸟却“颈足皆展”,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同时这也暴露了他学识的不足,说明他不懂得“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以保持身体平衡的道理。
如果说黄筌由于“观物不审”,出现错误,遗为话柄,那么苏轼作为一个评判者不轻信人言,而是经过认真的观察,确信无误后才下结论,这显然要高黄筌一筹。
此题跋实则提示了一个永恒的创作规律,那就是:在艺术创作中,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上天寻到碧落,地找遍黄泉,两处渺茫都没有寻见。 【译注】找遍天上和地下,到处茫茫 一片,不见杨贵妃的灵魂。穷:穷
-
二月,杏花娉婷,素洁清美。本是邻家小妹气质,但在好事文人笔下,却成风流象征。后世之人又“众口铄金”,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生毁损了杏
-
古文观止·清文·戴名世·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
-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兵经百篇》原文鉴赏
-
毛泽东诗词《七绝·屈原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一年秋 屈子当年赋楚骚 ② ,手中握有杀人刀 ③ 。 艾萧太盛椒兰少 ④ ,一跃冲向万里涛 ⑤ 。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
曲岸风雷罢,东亭霁日凉。新秋仍酒困,幽兴暂江乡。摇落真何遽,交亲或未忘。一帆彭蠡月,数雁塞门霜。俗态虽多累,仙标发近狂。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万古山空碧,无人鬓免黄。骅骝忧老大,鶗鴂妒芬芳。密竹沈虚
-
《过洞庭湖》一诗,是明末清初女爱国志士姚淑的一篇杰作。
-
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鹍鸡。兰回旧蕊缘屏绿,椒缀新香和壁泥。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镃(zī)基:锄头。 势:形势,时势。 时:农时。 【赏析】 齐国人公孙丑是孟子的弟子,他向老师请教齐国能否取得天下,孟子认为,与周文王统一天下相比,齐国取得天下易
-
鹅溪清丝清如冰,上有千岁交枝藤。藤生谷底饱风雪,岁晚忽作龙蛇升。嗟我虽为老侍従,骨寒只爱布与缯。床头锦衾未还客,坐觉芒刺在背膺。岂如髯卿晚乃贵,福禄正似川方增。醉中倒著紫绮裘,下有半臂出缥绫。封题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