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北塘避暑》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韩琦北塘避暑
尽室林塘涤署烦,旷然如不在尘寰。①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②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③
【注释】 ①尽室:全家。林塘:山林与水塘,避暑的场所。尘寰:尘世。②无乐:没有音乐。③酒阑:酒尽。
【译文】 全家来到林中水塘,消除盛夏的烦闷,空寂的环境仿佛不在人间。谁说凉爽的清风可用金钱标价?没有音乐一样打发上百个悠闲的白天。水鸟捕到一条鱼,显得十分满足;岭上的乌云带着雨意,却又飞过山的那边。喝醉之后拿什么醒酒?满塘荷花送来阵阵清香,还有枕边淡淡一抹青山。
【集评】 近·陈衍:“三四笔力恣肆。”(宋诗精华录卷一)今·陈伯谷:“‘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一联,笔力是十分恣肆的,若在唐人,决不用这样兀直刻画的字面。……结句“万柄莲香一枕山”,以朝廷钟鼎的身份,写山林安静的景色,依然表现了繁盛、凝重的态度,和隐逸诗人描写粗野萧淡的风光,显然不同。”(宋诗选讲第19页)
今·周凤岗:“这首诗含蓄蕴藉,境界高远,有雍容闲适之致。”(宋诗鉴赏辞典第150页)
【总案】 韩琦写诗,景语中常含理趣,虫鱼草木也多有寄托。此诗咏的是夏日林塘,却处处观照着人物的精神境界。“谁人敢议清风价”,象征着正直无私的品格;“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体现了知足常乐、来去无心的人生观;“万柄莲香一枕山”,衬托出淡泊清高的襟怀。此诗实际上是讲修身养性的道理,又不失为写景抒情的佳作,这就是政治家兼诗人的韩琦诗歌的特色。
-
答,答,答! 我从梦中跳醒来。 有谁在叩我的门? 我迷惘地这么想。我侧耳静听。声音是没有了。头上的电灯洒一些淡黄的光在我的惺忪的脸上。纸窗和幛子依然是那么沉静。 我翻了个身,朦胧地又将入梦,突然那声音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2]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校注 [1]《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文的题目
-
山人劝酒李白【原文】苍苍云松,落落绮皓[1]。春风尔来为阿谁[2],蝴蝶忽然满芳草。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3]。称是秦时避世人,
-
【名句】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注释与译文]缱绻,缠绵,感情好得难舍难分。一对爱人元宵夜晚短暂相聚,生怕很快分离,因而尤其珍惜相聚时的分分秒秒。他们本无心赏月观灯,因而月色的清朗与朦胧对于他
-
这首诗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它采用了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形象塑造方法,描写既细腻,又简洁准确。作者所描写的是一个自己眼中的舞女,通过描写,又画出了一个舞女眼中的自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秋天的西湖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秋天西湖的古诗,秋天的西湖诗句,赞美秋天的西湖古诗词。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
-
老母捉熊喻 【原文】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1],
-
【注释】:词人是开禧三年(1207)被黥面流放到江汉一带的。当时开禧北伐失败,史弥远政变,太师韩侂胄遇害身死,他被牵连下狱,家产也被抄没。写作此词时他被贬已有几年时间,怀归思乡之情日益强烈,适值深秋,又逢送别友人,故孤独惆怅之情一寄于词。词
-
【名句】士先器识而后辞章 语出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读书人首先要注重修养器度和见识,然后才是修炼文赋辞章。此句说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要性。
-
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 [述要] 赵明诚在建康时,其妻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每当下大雪,必要戴笠披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