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韩偓《偶见》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韩偓《偶见》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韩偓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这首诗亦题作秋千。诗中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娇痴如见的少女形象。

前两句写少女荡罢秋千的情形。一个“困”字,活画出荡罢了秋千的少女的懒洋洋的神态。“解罗裙”,说明少女又累又热,为下句“指点醒醐索一尊”作了铺垫。“醍醐”,即凝聚在酥酪上的油,“不可多得,极甘美”(本草纲目·兽一)。少女在又累又热的情况下索要极甘美的醍醐,是很自然的行动,而“指点”二字,则生动地刻画了她的娇态。

后两句写少女“见客入来”时的情形。少女荡罢秋千正在休息,忽见客人走来,因为解下了罗裙,怕人看见,又羞又急,便带笑逃避。这里的客人必然是男的,而且应该是少女认识的,否则,少女便笑不出来。少女并非一下子逃得无影无踪,而是掩映在中门,说明少女对来客的留恋。这里的中门,即近于内室的门。下句的“梅子”一词,来自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意。少女不但没有立即逃入内室,而且还“手搓梅子”,进一步说明来客是少女爱慕的人。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凝练,有很强的表现力,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少女的性格、神态、感情和心理活动,刻画得极其生动、细致、逼真,令人叹服。这首诗以其较高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的创作,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曾演化此诗诗意,作了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

猜你喜欢
  •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全诗赏析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赏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绛州(今山西新绛)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被谤,辞官归乡,家居十五年。后为文安尉,卒于任所。早年精于文章,工诗,工多引为歌词,名动一时,有旗亭画壁故事。尤善五言诗,以

  • 赵师秀(宋)

    作者简介赵师秀(约1156—1219) 南宋诗人。字紫竹,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

  • 古诗词中鸿雁的论文意向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鸿雁的论文意向,内容包括诗词中“鸿雁”的意象是什么,鸿雁在古诗词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唐宋诗词中的雁意象。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刘清华古诗词意象鸿雁古诗词意象鸿雁趾间有蹼,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大型候鸟,也叫“

  • 《过镇州赏析》

    刘因故乡是容城,到镇州正好沿着太行山东麓南行。诗人策马而行,太行山上茂盛苍翠的树木扑面而来,映人眼帘,像一道绿色长城从诗人侧面掠过,故日“迎马”。这句写滹沱河水冲刷着两岸沙滩,在夕阳的映带下发出哗哗的声响。镇州背靠太行山,面临滹沱河。诗的上句写山,下句写水,恰好抓住了镇州依山傍水这一地势形胜的特点,

  • 《塞下曲赏析》

    【注释】:

  • 诗词作品《九章·橘颂》鉴赏和精讲

    屈原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 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 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 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 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 姱而不丑兮。

  • 陈子昂《题田洗马游岩桔槔》全诗赏析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 小说《狗日的粮食》原文和鉴赏

    刘恒 日后人们记起杨天宽那天早晨离开洪水峪的样子,总找不到别的说法儿。他们只记住了一件事,不知道是不是顶重要的一件事。 “他背了二百斤谷子。” 这没滋没味儿的话说了足有三十年。它显不出味道是因为那天早

  • 妈妈辛苦的古诗词(描写父母辛苦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妈妈辛苦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父母辛苦的诗句,描写母亲辛苦的诗句,描写父母辛苦的诗句。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