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战国时期,七雄争夺天下,角逐于中原地区,连年发生战争。各国为了保持自己战略对策的正确,到处搜罗人才。这样,为各国统治集团服务的策士便应运而生,他们游说于列国之间,提出自己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主张。“纵、横、捭、阖”,是那个时期产生的四种方略。“纵”即合纵,主张六国联合抗击秦的侵略。苏秦便是主张合纵的杰出外交家。他开始时,以“连横”的主张游说于秦惠王,因本领尚不高,未引起秦王重视,只得卖掉车马,落魄而归。他一气之下,开始刻苦研读兵书,得太公阴符之谋。他把姜太公“阴符之谋”用于伐交,研究出“合纵”主张,游说于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促成了六国联合抗秦的“统一战线”,挂了六国相印。“横”即“连横”,主张秦国对山东六国进行分化,一一予以击破。张仪事秦,极力推行连横战略,他从拉拢离秦最近的魏国开始,先后到楚、齐、赵、燕等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分别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终于一步步瓦解了六国,为秦国后来推行远交近攻创造了条件,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捭、阖”,指明暗、开合,意即分化和拉拢两种手段。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由于燕、齐之间结怨甚深,燕王有败强齐以雪国耻的强烈愿望,但燕国本身力量太弱小,不能靠自己达到这一目的。策士苏代向燕王提出,由他去说服齐王,首先造成以齐为首的东方合纵抗秦之势,然后再暗中拉拢秦国,采取秦、燕、赵联合抗齐的策略来打败齐国,以达到“弱燕胜强齐”的目的。真可谓机关算尽,谋略迭出。后人把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之术,总称为“卑阖”。形容在政治、外交斗争中或联合或对抗,或分化或拉拢,采取和变换种种不同的方式、手段来达到目的。
战国时期,是思想界十分活跃的时期。纵横家们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善于乘势,善于权变,甚至必要时用诈,采取多种应变手段,从不固守一法。他们的创造性和谋略思想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学习与研究的。这对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也是有一定启发的。
-
【生卒】:1900—1944【介绍】: 法国诗人、散文家。多马尔为了打破传统的古典艺术手法,进行一场革命。他曾同罗歇·瓦扬*等人一起参加过
-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
赦放债负赦放债负 【原文】 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极赦》:“凡民间所欠债负,不以久近多少,一切除放[1]。”遂有方出钱旬日,未得一息,
-
《桃花·奉和咏龙门桃花诗》咏桃花诗鉴赏 萧慤
-
钱起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 欲寻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这首诗描绘的是钟声。“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一阵清风,送来了远山的钟声。钟声由远及近,在天地之间回荡,轻轻地穿过云霞,浅浅地掠过水面。“欲
-
【原题】: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余同赋
-
李纲、宗泽领导的抗金斗争是南宋初年主要的抗金斗争。宋高宗即位后,慑于爱国军民的义愤,也希望保住自己的皇位,暂时启用抗战派人士李纲为左相,李纲推荐老将宗泽留守开封。但李纲只当了75天宰相就被投降派右相黄
-
国风·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
-
【4026】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49 3万字,2013年12月第1版,75元)△三部分。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