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凿开七窍》全文和鉴赏
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应帝王
如何治理天下?这是庄子时代的政治家们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庄子的政治学说是“无为而治”,向往的社会是恢复原始时代的浑沌状态。他希望执政者们“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即顺应客观规律,任其自然,而不要夹杂私旨成见,不要别出心裁。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些主张,在应帝王一文中,他回答关于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时、写了六则寓言,其中之一便是“凿开七窍”。
这则寓言的主要形象是浑沌帝。他不偏不倚,居处中央;浑然一面,无眼耳口鼻,却待“倏”、“忽”甚善。但他之善意待人,并非希图“后来福报”,而是出于纯然真情。返朴归真,纯真为美。浑沌帝的这一形象正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重道德而轻外貌”的美学观点。
寓言中的南海帝倏和北海帝忽出于“报德”之心,为浑沌帝开凿七窍:二目、二耳、二鼻孔、一口, 希望他也能有常人的面貌及“视、听、食、息”的能力与乐趣。结果事与愿违, 七窍成而浑沌死,好心反而酿成了悲惨结局。
“寓言十九,借外论之。”(庄子·寓言)寓言这一形式在庄子全书中占有绝大比重(“十九”即十分之九)。作者的用意在于借助外物来宣传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比如“凿开七窍”,作者意欲得出的结论就很明显:知识是罪孽;治理天下不是靠才能智慧,而是要顺乎自然,“用心若镜”(纯客观地反映和照办),无为而治。这种观点显然是消极的,意在引导人们无所作为,永远处于蒙昧浑沌状态,甚至连眼耳口鼻这些感知器官也属多余,也要去掉才清静。“学富五车”且颇有诗人气质的庄子何以竟如此激烈地主张“绝圣弃智”,连感知器官也不要呢?这是因为他对黑暗的现实看不惯,不但自己不愿与腐恶的当政者为伍,而且感知到了在剥削制度下知识往往要为罪恶的目的服务,因而愤愤不平。至于有的读者还能因这则寓言而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为各自的特征所决定,如果不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师心自用,强加于人,好心也会办出坏事来的这样一番道理,则是仁者见仁了。
这则寓言的最大特色是将抽象的哲学概念(浑沌、倏忽)拟人化。浑沌,是人们想象中的远古时代的一种社会形态。“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曹植七启),一片蒙昧。作者借以指代“无为”之境。倏、忽, 则是瞬息万变的纷乱状态,作者借以指代“有为”之境。但两者都不容易向人们述说清楚。聪明的作者便将它们虚拟成为中央之帝、南海之帝及北海之帝,并且生动地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友好往来——紧密联系。浑沌包容倏、忽,“待之甚善”;倏、忽报德开凿七窍,却反而断送了浑沌的性命。这就形象地说明“无为”就是顺应自然,“有为”就是横加干涉;“无为”则永恒,“有为” 则短命。庄子的想象力,实在奇特。
-
《南乡子·端午》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整首词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
-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
-
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作品赏析王洙曰:时高适守蜀州而摄成都,故题云自成都回。《九域志》:蜀州东至成都一百里,故诗云:“桥东待使君。”又知是诗在蜀州作。【钱
-
《关山月》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词作。以下是该词的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夜侵铁瓮声寒,睡觉明朝又战。
主人家翁媳瘦,客子来同横祸。
东邻西舍即今,只有余芳与她。
《
-
【全诗】 《 秋兴八首其三 》 .[唐].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 ①山
-
首联“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从人石俱贬写到石存人亡,一开头就具有强烈的感伤色彩。诗人从“石”入手,自然浑成。石存人亡的衬托,突现了苏轼的不幸。当年,苏轼被贬南方,这块心爱的玩石,随其同往,可谓同病相怜;而如今人去石存,大有人不如石之慨
-
《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
-
[明]于谦寄语天涯客,清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
-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着绯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作品赏析《咏史八首》之三:“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③河东:古县名。
-
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生气蓬勃的,万物在这儿生长发展,是最现实而活跃的童话诞生的地方。 从每一条小径走进去,阳光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