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寄子由(其二)》
[宋]黄庭坚
想见苏耽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
骐驎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
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
元丰初年,苏辙以不惑之年在远州监管盐酒税,黄庭坚之兄元明很为大材小用的子由抱不平,有诗赠之。同样怀才不遇的山谷连和四首寄子由。这是第二首。虽牢骚满腹,但兀傲豁达,意蕴深远。
首联借仙人苏耽来比况好友苏辙虽俊秀超群但身居下僚、地处偏远而且生活清贫。苏耽,相传为汉时桂阳人,常栖游于马岭山中,后得道仙去。以同姓仙人相比况,既突出了苏辙飘逸高洁的品行,也为全诗着上一层神话色彩,为下文“上九天”、“自圣颠”之启。中间两联一反传统的装点景物之法,连用四个比喻,以拗硬之笔尽抒胸臆之不平。颔联是说苏辙素有千里马之才志,却因朝廷有人排挤而不得其用。骐驎,千里马。语出商君书:“骐驎騄駬,每一日走千里。”“堕地”,指出生。傅玄豫章行云:“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四句化用宋玉招魂中的句子:“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三、四句对比鲜明。颈联转而劝慰子由:圣者于困境中永远自信,不改初衷。五句典出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雄鸡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仍旧守时报晓。六句本于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句式脱胎于杜牧句“蟪蛄宁与雪霜期”,说明松柏顶霜冒雪,岂是与朝菌较一日之长短。此句极言傲岸的松柏与短命的朝菌间的强烈反差,表现出坚定的操守、高远的志向及对那些应时得意小人的极大蔑视。中二联后人评曰“妙绝天下”,的确其造意奇崛雄深,感情激越毫荡,很能体现山谷诗风。从中亦可窥宋诗以意理胜之一斑。行至尾联,诗人陡然顿笔自嘲,由正而反,由庄转谐,以流畅的散文笔调来作结:什么时候能摆酒相聚,探讨一下如何医治咱们这些读书人“自圣”的狂病呢?自圣,把自己看做超凡的圣人。独标高格,正是本诗题旨,但诗人却以谑语出现,俯仰自如、峰回路转。既有点睛之妙,又有放旷之趣。正是这一反转,我们可以更深地体察出贫贱守志的坚执,与怀才不遇的苦涩。
这首诗构思独特,联想、想象极为丰富,且运笔如椽,汪洋姿肆,气雄力健。几乎句句用事,很见“搜讨古书,穿穴异闻”及“点铁成金”之功力。所用典故均能精要地服务于主旨。初读似有饾饤生涩之感,反复吟咏乃觉言约事丰、语近情遥,有无限之回味。
需要指出的是,山谷此诗虽然讥刺了新党执政者,但本诗也确乎表现出了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冰雪节操和浩然正气,这正是作品历来为人们所激赏的原因。诚然,漫漫人生之路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顿坎坷和艰难险阻,畏葸不前,逃避遁世,是弱者的所为;屈从于恶势力,为虎作伥,更是卑鄙者的行径。只有藐视困难,坦然面对不公正的待遇,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永远乐观向上,才是可贵的人生态度。
-
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闲作闭门僧舍冷,病闻吹枕海涛喧。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欲吐狂言喙三尺,怕君瞋我却须吞。(邦直屡以此见戒。)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总自由。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
-
词的上片以佳期如梦、情人离去、雨败梨花、风吹柳絮等不如意情事,极力渲染愁怨的氛围,传达出伤心断肠的情绪;下片则描摹当年绮楼画阁、歌舞欢乐的场面,作为繁华、兴盛的象征,感叹“市朝更改”后的凄凉。全词多用对比手法,凄哀低婉,意蕴丰厚,十分含
-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 ① 以为土地;不祈多积 ② ,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 ③ 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 ④ ,不亦难得 ⑤ 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 ⑥ 而后禄,不亦易
-
【名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① 物力维艰 ② 。 【注释】①恒念:经常想到。②维艰:维,是。维艰,非常艰难。 【释义】一碗粥一顿饭,应当想一想来之不易;半根丝半条线,要经常想到物品
-
《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鸽子我站在倾斜山坡的顶端,在我面前,是一片成熟的麦田,那是金和银的海洋,一道隔着一道,不断地变换着颜色。海面上没有泛起任何微小的波
-
君马黄,我马白。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
夜夜曲 作者: 欧阳修 【
-
王制 请问为政? 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
-
杖策人扶废病身,晴和强起一迎春。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