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时然后言①,真默者存。理然后默②,至言之实③。予欲无言,惟圣人能。余皆数穷④,以默自惩。有喙三尺,而学喑哑⑤。规以自藏⑥,物不我假⑦。智如挈瓶⑧,静如持城⑨。其中铿鈜⑩,万物震惊。酒见于面,病见于脉。眼有否臧(11),口无青白(12)。欲息子言,当息子机(13)。一庵虚白(14),天地同归。
【注释】
①时然后言: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刘宝楠论语正义:“时谓时当言也。”
②理:合乎道理。
③至言:至理之言。
④数:命运。
⑤喑哑:口不能言。
⑥规:规劝。自藏:隐藏自己。
⑦假:凭借。
⑧挈瓶:比喻知识浅薄。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礼也。”谓虽有汲水的知识,亦能谨守其汲器,不借给别人。后以挈瓶比喻知识浅薄。
⑨持城:守城。
⑩铿(keng)鈸(hong):象声词。如鼓钟相杂的声音。
(11)否(pi)臧(zang):否,恶。臧,善。这里引申为品评,褒贬。
(12)青白:指青白眼。眼睛青色,其旁白色。正视则见青色,斜视则见白色。晋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相视,见自己尊重的人,则以青眼相视。这里是活用典故,把青白眼用到口上来了。意谓口中不褒贬、品评别人。
(13)机: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
(14)虚白: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释文:“司马(彪)云:‘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后常简称为虚白,用以形容清静的心境。
【译文】
当时该说过后再说,真正沉默的人才能保存自己。合乎道理然后沉默,才能有至理之言。我想不说话,只有圣人能做到这一点。我等都处于厄运,用沉默来惩戒自己。虽然有口,却学哑巴。以藏身来规劝自己,外物不能为我凭借。知识很浅薄,安静如守城一样。有时发出声来,使万物都震惊。喝酒表现在脸面上,有病表现在脉博上。眼里能看出善恶,口里却不说好坏。欲想停止说话,应当平息说话的动机。要保持清静的心境,融和到天地之中去。
-
李白《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全诗赏析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
某顿首。知治行窘用不易。仆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悭尔,而文以美名,谓之俭素。然吾侪为之,则不类俗人,真可谓淡而有味者。又《诗》云:“不戢不难,受福不那。”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
-
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古今同一体。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在汝更用文章为,长兄白眉复天启。汝门请从曾翁说,太后当朝多巧诋。狄公执政
-
穷山荒僻人罕顾,子以一身千里来。问子之勤何所欲,自惭报子无琼瑰。非徒多难学久废,世事渐懒由心衰。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乡闾礼让已成俗,余风渐被来江淮。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出处】唐李白《 古朗月行 》。 【意思】小时候不知道月亮是什么, 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里的 圆镜,高飞在青云的上端。瑶台:古人 想象
-
法行 公输不能加于绳①,圣人莫能加于礼。礼者
-
贱子来千里,明公去一麾。可能休涕泪,岂独感恩知。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
-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
-
人生不满百,一别费三年。三年吾有几,弃掷理无还。长恐别离中,摧我鬓与颜。念昔喜著书,别来不成篇。细思平时乐,乃谓忧所缘。吾従天下士,莫如与子欢。羡子久不出,读书虱生毡。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西羌解仇
-
(明)杨慎 蘋香波暖泛云津①,渔枻樵歌曲水滨②。 天气常如二三月, 花枝不断四时春③。 海滨龙市趁春畲④,江曲鱼村弄晚霞⑤。 孔雀行穿鹦鹉树⑥,锦莺飞啄杜鹃花⑦。 【题解】 杨慎《滇海曲十二首》以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