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楝花》全诗原文鉴赏
张蕴
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吊沉湘。
江南四月无风信,青草前头蝶思狂。
江南四月,“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风行将过尽之际,楝花在和风细雨中盛开了。
“绿树菲菲紫白香”——这是楝花在花事阑珊时送春迎夏的艳妆,一丛丛淡紫色的小花,缀满枝头,别有风致。住家庭院,宅前屋后,种植几棵楝树,开花时,那幽静的色彩和淡淡的香气,也颇能悦目怡神。据草花谱载:“苦楝发花如海棠,一蓓数朵,满树可观。”楝花能结子,“实如弹丸”,又似铃子,“生青熟黄”,故名金铃子,可入药。
诗的首句点出楝花的色和香。第二句“犹堪缠黍吊沉湘”,却有一个典故。据岁时记载:“蛟龙畏楝,故端午以叶包粽,投江中,祭吊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因谗被贬,报国无门,悲愤投江。后人崇敬怀念他,便在端午节那天,投粽子于江河之中,使蛟龙不敢伤害人民热爱的诗人。屈原投水自尽的是汩罗江,汩罗江系湘江的支流。“吊沉湘”这一句,既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也点出了楝花叶子的作用。诗的第三句是说江南四月,最后一番花信风过了,第四句说“青草前头蝶思狂,”暗示楝花这时也已凋落。所以,采吸花蜜的蝴蝶,只好飞到草地上去寻找草花了。据岁时记载:“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三柳轩杂记称“楝花为晚客”。都说明楝花是春花中的“殿军”,楝花开后,是“孟夏草木长”的时候了。
楝花,最早见载于尔雅:“叶可练物,谓之楝。”淮南子上也有“七月官仓其树楝”之载。楝花的叶子可包粽子外,古人还认为可以驱邪。据陶弘景别录载:“俗人五月五日,取楝叶佩之,云祛恶也。”楝实,则是禽类的好食料。
唐宋诗人留下了不少咏楝花的诗篇。如宋人王安石的“小雨轻风落楝花”,写的虽是花落之状,但使人读后并无春光易逝那种伤感之情。唐人温庭筠的“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宋人梅尧臣的“紫丝晕粉缀鲜花,绿罗布叶攒飞霞”,则皆极力描绘楝花的花光明丽,绚烂夺目,但不及宋人杨万里的“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之句,读来流畅自然,隽妙无穷。在南风轻拂“紫雪”飘舞中,一个生机更加蓬勃的夏季已临人间。
-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贯,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
-
原序:琨顿首。损示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复。不能释手。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自顷辀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雕残。块然独坐。则哀愤俱至。时复
-
毛泽东诗词《七绝·贾谊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贾生才调世无伦 ② ,哭泣情怀吊屈文 ③ 。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④ 。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
【提示】 所谓“封禅”,原是古代两种特殊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君主即位后,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表示报答上天之功,称为“封”;又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山上分划区域祭地,表示报答大地之功,称为“禅”。这是帝王礼
-
【原题】:赵忠定帅蜀时题雪锦楼有扁舟衡岳问归程之句后来人以为谶题跋者甚多邵阳节使君以墨本见赠敬书其右
-
《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解题】 此诗约作于贞元四、五年(788、789)任苏州刺史时。题一作《秋夜寄丘员外》。丘员外:即丘
-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
古文观止·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
-
人生真可谓百种滋味在心头。有的人只是随着时间的大流,糊里糊涂的过完此生;而有些人却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千百滋味,赋之于诗词中,最后成就了优美的诗篇。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苏东坡诗词间人生的种种滋味。-
-
古文观止·两汉文·班固·苏武传 武字子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