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河广》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鲁齐跂作企。)
(广、杭、望,阳部。)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
(刀、朝,宵部。)
〔译文〕
谁说黄河宽无边?一叶扁舟就渡到彼岸。谁说宋国离得远?垫起脚跟可望见。
谁说黄河宽无边?难容一只小 船。谁说宋国离得远?走到那儿不用一个早晨。
〔评介〕
河广二章,章四句。诗序 谓宋襄公之母(卫文公之妹)被遣归 卫,思念宋国不止,故作此诗。现代 研究者多否定此说,以为是侨居卫 国的宋人思念家乡之作。今人陈子 展在诗经直解 中又说: “河广一诗,当为流行卫、宋民间,言 两国相去不远,水陆密迩之歌谣。” 但细研全诗,当以宋人侨居卫国,思乡不得归,作此诗以抒怀念之情,较 为恰切,而不应看成是泛泛而无所指的歌谣。
这首诗虽然很短,只有两章,而 第二章基本上是第一章的重复,但 表达内容很深,其感情也很强烈,写 作技巧也很高明。诗中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诗中 “一苇杭之”(传:“杭,渡也。),“曾不容刀” 两句,极言河狭,是说狭得一叶扁舟可以渡过,一只小船容不下。下两句 “跂予望之”、“曾不崇朝”两句,正 言近耳,一垫脚就可望见,一个早晨就能走到,极其夸张地说明真是近 得不能再近了。事实上黄河是很宽 的,宋离卫也是很远的,诗中为什么极言其狭,极言其近,正说明诗人对 宋国感情之深,思念之切。恨不得一 下子奔过去,一个早晨就到宋国。即 是黄河再宽,宋国再远,也阻挡不住 自己的思乡之情,写得形象生动感 人。故有人评之曰:“盖人有心则事 无难,情思深切则视河水清浅;跂以 望宋,觉洋洋者若不能容刀,可以苇 杭。”其说甚是。又清方玉润诗经 原始眉评:“一章飘忽而来,起最 得势,语亦奇秀可歌。”
-
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薛昂夫 兴为催租败,欢因送酒来。 酒酣时诗兴依然在。 黄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 管甚有监州,不可无螃蟹。 薛昂夫:本名薛超兀儿,
-
怜君不久在通川,知已新提造化权。夔卨定求才济世,张雷应辨气冲天。那知沦落天涯日,正是陶钧海内年。肯向泥中抛折剑,不收重铸作龙泉。
-
名言: 旦旦而学之,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注释: 旦旦: 天天。怠: 懒惰; 松懈。迄: 终究。 句意: 天天学习, 持之以恒而不松懈, 那么终究会有所成就。 出处: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经
-
作者: 张惠言 【原文】:余既作《游黄山赋》,或恨其
-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拭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
报告与事实口头的报告,是听的,不是看的。真正的事实,是看的,不是听的。外物的抵达我们,外物的传到我们脑筋中来,听与看为最要的媒介,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① 。以有涯随无涯 ② ,殆已 ③ !已而为知者 ④ ,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⑤ ,可以保身 ⑥ ,可以全生 ⑦ ,可以养亲 ⑧ ,可以尽年 ⑨ 。 庖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处】唐李白《 望天门山 》 【意思1】楚江之水,劈开天门山,从缺口处奔腾流过,伸向远方。清澈 碧绿的东流水在这里转头向北流
-
本词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其篇幅虽小而意蕴甚深,是一首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的小令佳作。
-
春老师,春天好!新的春天来到了,春老师,您好吗?春老师,一别校园十六载,去年的春天,我重回了一趟母校,想念你,却不见你的身影。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