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寡妇赋并序
陈留阮瑀与余有旧,薄命早亡,每感存其遗孤,未尝不怆然伤心,故作斯赋,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命王粲并而作之。
惟生民兮艰危,在孤寡兮常悲。人皆处兮欢乐,我独怨兮无依。抚遗孤兮太息,俯哀伤兮告谁?三辰周兮递照,寒暑运兮代臻。历夏日兮苦长,涉秋夜兮漫漫。微霜陨兮集庭,燕雀飞兮我前。去秋兮既冬,改节兮时寒。水凝兮成冰,雪落兮翻翻。伤薄命兮寡独,内惆怅兮自怜。
建安十七年阮瑀去世,年仅四十七岁。作为好友,曹丕痛悼其英年早世,悲悯其遗孤寡妻,遂作此赋,并命王粲、丁仪等同时以本题为赋。
起首两句感叹人生艰危,但孤儿寡妇则更是常处于悲伤之中。以下便从各个角度抒写寡妇的悲苦。别人都家庭美满,生活在欢乐之中,寡妇则孤独幽怨而无依无靠。抚着丈夫撇下的苦命孩子长长叹息,满腹的哀痛悲伤能向谁倾诉呢?日月星辰周而复始地照临人间,寒来暑往运行不息,季节在不断变换。到了夏天,那长长的白昼让人苦不堪言;而到了秋天,那漫漫的黑夜则让人孤寂难耐。微霜飘落,洒满庭院,更增添了肃杀萧索的气氛;燕雀成双结对地在我面前飞翔,则勾引起无比痛苦的思念。秋去冬来,节令变换,天气越来越冷。水凝结成冰,大雪纷纷飘落。在凄凉冷落的环境气氛中,作为一个寡妇,除了哀伤自己不幸的命运,心中满怀惆怅,怜惜孤苦伶仃的自身,又能怎样排遣这难以承受的苦难?
此赋所写的寡妇之苦,自然是出自作者设身处地的想象。他把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物抒情紧紧结合在一起,使之情景交融,再加上对友人遗孀的真挚同情,故而使这篇抒情赋片断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
-
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家不知一家。 家务事是夫妻关系破裂的导火线。 家务事是使家庭更融洽的黏合
-
宋词典故·一枕华胥 【出典】 《列子·黄帝》:“(黄帝)忧天下之不治……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
-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
-
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娶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常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生卒】:1886—1961【介绍】: 美国意象派女诗人,意象派*著名作家之一。笔名H·D。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城。其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弗
-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古代诗文名篇之戏曲·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长亭送别》原文、鉴赏和解读
戏曲·王实甫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长亭送别》 第三折 (夫人,长老上,开)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
-
《萧红呼兰河传(节选)》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萧红 第三章 一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