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翻墙而过
单子轩
25岁的周冬雨说自己有一个小爱好:翻墙。
偶尔,她会在半夜回到学校,爬墙进去,在校园里转上一圈。结果有次,被巡逻的保安逮个正着,令她“难过”的是,人家没认出她是谁。
学生时代的周冬雨要练体操和舞蹈,母亲又管得严,每天都看着表在家门口等她放学回来。翻墙去网吧,是她屈指可数的叛逆行为之一。
成为演员之后,她很长一段时间要翻越的是另一座墻——墙的一边,是18岁那年被选为山楂树之恋女主角的谋女郎;墙的另一边,是一个有更多可能性的周冬雨。
更多时候,自卑和自我怀疑的情绪笼罩着她。
周冬雨从小就被打击惯了。妈妈从不惯孩子:“就你考那点分,出力气人都嫌你没劲,你长那么瘦能干什么?苦力活又干不了,学习又不好。”
心底的卑怯和他人对她外貌的非议,都在周冬雨心底筑起了一道墙。出道头两年,她经常梳齐刘海,“担心别人说自己丑”。
周冬雨试着去翻心里的那道墙,她学会了自我调侃:我长得这么普通,还挺百搭的,跟谁合作都行吧,站一块儿都挺和谐的,只要别比我高太多就成,不然入画多难呀。
会自黑已成为她个人形象的一大特质。在知乎“平胸的姑娘有什么好处”的问题下,周冬雨写道:平胸没什么不好的,演戏的时候上山下海跳楼跳崖的没什么累赘,生活里随便买件小号衣服就能穿。
如今,周冬雨早已没有刚出道时的胆怯和恐慌。那会儿,每逢采访,她都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身子还会不由自主地哆嗦,声音也是颤抖的。
静秋和谋女郎的标签,在周冬雨的世界里竖起另一道墙。
直到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她开始走向了静秋的反面——“小镇杀马特”周丽娟,顶着黄色爆炸头,打着骷髅耳钉,涂着浓重的眼影,还在脸上点上了黑斑。
演完杀马特的周冬雨换了经纪公司,开始走上了“去静秋化”的路线,服装和造型也从原来的乖乖女形象变得更古灵精怪。
后来的故事,就是这个有些许天赋的演员遇上了合适的角色,一点点翻越了面前的那道墙。
周冬雨接连出演了陈可辛监制的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陈可辛鼓励周冬雨想怎么改词就怎么改词,“周冬雨的情况是按直觉演,却不一定对。你抓得准的话,往往给你意想不到的(表现)”。
“我真的觉得我是一个挺没有文化的人……我觉得我改的台词,真的我自己都挺看不上眼的。但是被陈导稍微一教,然后用在恰当的地方,然后让剪辑把它们剪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就会令大家觉得:哦,好像还行。”
最初,七月与安生找到她的时候,希望她演的是含蓄内敛的七月。但周冬雨和她的团队坚持,要么演安生,要么就放弃。
命运再次眷顾了周冬雨,七月与安生不仅票房成绩不错,还让周冬雨和马思纯成为金马影后。她把奖杯举过头顶,笑着说:“我觉得我光宗耀祖了。”
她翻过了那道墙,越来越少人和她聊起静秋、山楂树之恋和谋女郎。
但一道墙的后面可能还有下一道墙:周冬雨演什么都像安生,时间久了也会让人审美疲劳。
周冬雨又得翻墙了。
(青葱摘自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图/李倩莹)
-
古文观止·先秦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初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诗碑·《娄山关口诗碑》(毛泽东)
-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将苑·不陈》) 【译文】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不依赖军队就能使国泰民安;善于治理军队的将帅,不出动军队就能使敌人屈服;善于排兵布
-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作品赏析【黄鹤注】此宝应元年,严武未赴召时作也。《旧史》:元年四月
-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
【注释】 选自唐·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鲦(tiáo):又名白鲦,一种生于淡水的小白鱼。 矫:举。扬雄《解嘲》:“矫翼厉翮。” 皋:水边高地。 麦陇:麦田。陇,田
-
[原 文] 普少习吏事①,寡②学术,及③为相,太祖④常劝以读书⑤。晚年手不释卷⑥,每归私第⑦,阖户⑧启箧⑨取书,读之竟日⑩。及次日临政(11),处决如流(12)。既薨(13),家人发(14)箧视之,则
-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
-
昨夜凉风又飒然,萤飘叶坠卧床前。逢秋莫叹须知分,已过潘安三十年。
-
一忍再忍的林冲一部《水浒传》,使林冲成了中国人近乎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逼上梁山这句成语,真正是由林冲引发而起。一个人能引出一条成语
-
凭阑人·寄征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一生仕途坦畅,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曾主持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