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王维《山中送别》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写得极有层次。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刚刚送走了客人,天色晚了,掩上了树枝编成的栅门。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山水在谢灵运以前只是作为背景出现,谢的诗刻画景物力求逼真细致,但过于雕琢堆砌,到王维的手中,山水诗才出现新的面貌。王维的山水诗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出一种意境,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日暮掩柴扉”一句只有五个字,就勾勒出一幅鲜明生动的图画,给人新鲜的感受,让人感到诗中有画。“暮”既点明时间,又为画面涂上了色彩; “掩”是诗人的动作,为画面增添了生气。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后二句抒情,实际上是诗人“掩柴扉”时的心理活动。刚刚送别了客人,就想到明年能否再来,告别时依依惜别的情景可以想见,情思之深渗透字里行间。
一首二十几个字的“五绝”,既有送别的地点、时间,又有客走后主人的行动和心理活动,把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可以说天衣无缝。
王维的艺术修养是很高的,用字尤为准确,无不恰到好处。这首诗的第三句“春草年年绿”中的“绿”字,意象飞动,堪称圣手妙笔。
-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
-
《海棠·如梦令》咏海棠诗鉴赏 李清照昨夜雨疏
-
《青衫泪》全名《江州司马青衫泪》,主要写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妓女裴兴奴结识、分离、成婚的经过,表现裴兴奴重人才而轻钱财,忠于对白居易的爱情的品德。 裴兴奴是京都教坊司裴家独生女儿,颜色出众,聪明过人,吹弹
-
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苏舜钦: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节选) 苏舜钦予乙酉岁夏四月,来居吴门。始维舟,即登灵岩之颠,以望太湖,俯视洞庭山,崭然特起,霞云采翠
-
岩栖木石已皤然,交旧何人慰眼前。素与昼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圆。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台阁山林本无异,故应文字不离禅。
-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太山秋毫两无穷,巨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 朅来颍尾弄秋色,一水
-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在宋元丰年间,秦观已经36岁了,这时才在苏轼的极力推荐下,得以考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步入仕途,秦观先被朝廷派
-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高萝成帷
-
司马光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大专古诗词题目,内容包括古诗词题目及答案越多越好,100首古诗的题目急急急急急急急爱问知,写学校总结,用什么古诗做标题呢。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