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逢故人》赏析解读
山东一十余年别,今日相逢在上都。
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这是饱经沧桑的诗人因十多年后遇见昔日老友而作的一首友情诗。据史载,张籍对诗友热情诚恳,“时有朝野名士皆与游”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五) 。在元和诗坛上,和他有过酬唱往还的诗人不胜枚举,同时朋友们也给予张籍不少的关怀和帮助。张籍的友情诗很多,逢故人只是其中的一篇。但它却充分地表达了诗人一生蹭蹬仕途,饱受艰辛的无限感慨之情。
“山东一十余年别,今日相逢在上都。”这两句诗不仅点出了别离时间,地点以及今日相逢的地点,而且诗人以极其平常的语言,道出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艰辛。十年别离,今日相逢,两位老友悲喜交加。“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一个 “尽”字,道尽了两位诗友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和内心一时难以言说的苦楚。他们见面之初,彼此急切地诉说十年间各自所经历的一切。但两人共同的遭际和命运,竟使他们转而乐极伤悲,只觉千言万语也难表达此时心情,于是又相对无语起来,唯有相互摩捋着已渐发白的髭须,慨叹岁月的流逝。
逢故人,这种人生经历在生活中是极寻常的。知己相逢,一吐为快,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语,或者是欢喜的事,或者是烦忧的事。诗的前三句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却似奇峰突起,又似雷声过后的一片沉寂。“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杜牧 汴河阻冻 )十年岁月,多少人间事,唯有花白的髭须才是唯一的见证。这怎能不让人停住话题而陷入深深的惆怅之中,又怎能不使人发出深长的感叹呢?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平淡无奇,语言极其明白通俗,近乎日常话语,而细细吟味却正是张籍诗的艺术魅力所在。作者善于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有特征性的事物,舍弃情节的具体描述,而侧重于生活感受的表现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无限事”三字蕴含了 “十余年”间多少人生遭际和今日多少感慨。全诗看不出什么奇词奥句,也看不出什么精巧的构思,但却以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经验和感受而动人心弦。尤其诗的最后一句,撷取了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摩捋髭须”,从侧面明快地揭示了主题,使诗意得以完美地升华,使读者在出乎意料的感觉中得到艺术的满足。
王安石在 题张司业集 中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诗的艺术价值正在于此。在这寻常的诗行中,凝聚着诗人多少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而后化千锤百炼于无形,从而写出既是人人心中所有,又是人人笔下所难的典型情绪。我们说,没有深切感受生活的人固然绝对写不出来,纵是深有生活感受的人恐怕也难写得这样好。
-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四海望长安,颦眉寡西笑。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连兵似雪山,破敌谁能料。我垂北溟
-
暮行河堤上,四顾不见人。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夜归孤舟卧,展转空及晨。谋计竟何就,嗟嗟世与身。
-
【名句】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注释与译文]大船在江中顺流而下,不觉船在行进,只觉得两岸青山在向后移动。诗句真切地写出了行船中的感受。 参考文献 (元)揭傒斯《归舟》
-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福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侯。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始摘才三四,金奁献凝旒。公卿不及议,天子百金酬。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博望昔所
-
这首诗作于1882年诗人从家乡远赴兰州探望父亲的途中。诗题中的“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潼关县之北,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历代为军事要地。
-
国学名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君子对于学习,坚持不懈就像是上天的运动,像是日月的运行,一辈子都是勤勉不倦,直至去世。
-
炼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昔登科第,梦得多居先。今同暮年,洛下为老伴。]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梦得贞元中及今,凡仕七
-
作者: 韦旭昇 【作品简介】朝鲜的新罗时期在民歌的
-
这首词上片写时写景,“鸳对语、蝶交飞、戏蔷薇”三句兴起下片怀人。下片头二句写女主人公的娇好,最后二句结出对丈夫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