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戍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大历元年(766)诗人随宰相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唐代宗永泰元年(756)十月,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旰杀节度使郭英七,占领成都,自称留后;邛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等起兵讨崔,蜀中大乱。766年二月杜鸿渐受代宗之命入蜀平乱,四月至益昌,六月入剑门,七月抵成都。诗借对杜的赞颂,反映了作者要求迅速平定叛乱、安定社会秩序的愿望。
诗的首联描写大军出征。临戍,领兵执行任务;麾,指挥用的旗子;节,大臣外出执行任务的凭证;拥,持,执掌;横行,无所阻碍。中间二联描绘行军途中的景物,十分生动: “朝登剑阁”、“夜渡巴江”形容行军的神速;“云随马”、“雨洗兵”形容山高、雨骤;征盖,大臣出征时用的麾盖,形似伞,圆顶,四周下垂丝条;去旌,前进中的旌旗。一个“迎”字、一个“拂”字,将花朵、柳条拟人化,写得雄奇瑰丽,又十分清新自然。末联二句与首联呼应,写到成都指日可待,君王(明主)在等待着杜相公的凯旋归来。持衡,公平持正,这里代指杜鸿渐。全诗将艰苦的行军生活描写得轻松愉快,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豪迈的情绪。显示出诗人、诗歌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的艺术特色。
-
【5469】中国问题(〔英〕伯特兰·罗素著,田瑞雪译,中国画报出版社,15万字,2019年9月第1版,68元)△15章:种种疑问;19世纪前的中国;
-
【注释】:(山西陈则威,以晋无梅花,以管勾职初来江西,即求识之。省左掖东槛有海棠一小树,则威尤钟爱之。日数次至花下,风雨昏暮不忍去也。尝索余赋诗,余时迫于案牍,不暇。舟行湘中,梨杏桃李每得厌观,独无海棠,因赋此补其缺云。)
-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这句名句形象地描述了古代贵族老者的悲凉境遇。明镜是指奢华的宫殿,白发象征衰老。老者怀照明镜,看到自己白发如雪,颓败的身影。这句诗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传达了人生短暂、岁月不饶人的主题。+
-
《爱经》 本书一译《爱的艺术》,是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的诗作。写于公元前2年,由我国已故诗人、翻译家戴望舒根据昂利·包尔奈克教授纂定本、盖依巴黎图书馆藏10世纪抄本及牛津图书馆9世纪抄本译出。1932
-
有没有一句诗,你读起来,如听仙乐,像神仙一般的感觉。下面这38句唯美的诗词,有你喜欢的吗?你还知道哪些神仙般的诗词呢?
-
典源出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集解引《列
-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十五:这里指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思:思绪。 【大意】中秋节的夜晚,万籁俱寂,圆圆的月亮显得格外的皎洁。银白色的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出处】唐杜甫《 天末怀李白 》。 【意思】秋天的凉风从天边刮过,不知道你此刻心情如何? 【全诗】 《天末怀李白》 [唐]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
虞美人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祝 平生个里愿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