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饐而餲: 饐(yi)、餲(ai) 饮食经久而腐臭。馁, 败: 馁(nei), 鱼腐烂叫“馁”, 肉腐烂叫“败”。不时: 不是该当吃食的时候。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 不按那方法分解的, 便叫“割不正”。食气: 食(si); 饭料。
句意: 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
席上肉虽然多, 吃它不超过主食。
只有酒不限量, 却不至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吃完了, 姜不撤除, 但吃得不多, 适可而止。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
-
秋至昭关后,当知赵国寒。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病客眠清晓,疏桐坠绿鲜。城鸦啼粉堞,军吹压芦烟。岸帻褰纱幌,枯塘卧折莲。木窗银迹画,石磴水痕钱。旅酒侵愁肺,离歌绕懦弦。诗封两条泪,露折一枝兰。莎老沙鸡
-
此诗抒写了作者回首一年前签订《马关条约》之往事时的哀痛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全诗语句警拔,撼人心魄,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春愁难遣强看山”,貌似平淡,其实蕴含的情感特别丰富
-
伤春杨万里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出处】唐祖咏《 终南望余雪 》。 【意思】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山的北麓,只见 连绵的山颠积满了白雪,山岭又高耸于云间,所以,这白雪如同浮现在云 端一般。诗句写冬日终南
-
欧公送慧勤欧公送慧勤 【原文】 国朝承平之时,四方之人,以趋京邑为喜。盖士大夫则用功名进取系心,商要则贪舟车南北之利[1],后生
-
王月山此作即由秋思写起,由清秋之景而滋生孤寂之感,由孤寂而顿起怀远之情。 这首词的构思、语言和声调都很精致,时有佳句,令人称赏。就其语言风格而言,颇近周邦彦之作。宋代词坛,周邦彦以词句工丽、音律精严、章法多变著称于时。王月山此作也讲
-
鹳鱼石斧图 新石器时代 彩绘陶画 河南临汝阎村出土 1978年发现的鹳鱼石斧纹彩陶缸,其器形为敞口、圆唇、深腹,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沿下有四个对称的鼻钮,腹部有彩绘《鹳鱼石
-
外国童话《[瑞典]林格伦·小飞人卡尔松(节选)》鉴赏
-
闰秋重九再佳辰,犹见黄花裛露新。更作登高亦何害,恨无彭泽苦吟人。
-
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
名言: 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 句意: 心情平和时发出的声音淡薄, 而忧愁时发出的声音美好。欢乐时写出的作品难于工巧, 而痛苦时作品容易写得好。 出处: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