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赏析
朱自清春原文
春是一篇写景散文佳作。春本是季节的抽象概念,但春的作者却能灵巧地把握住春的千差万殊的个性特征,从而生动地描绘了情意绵绵,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令人无限神往。
作品基本上是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手法,细致入微而又井然有序地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美丽景色,歌颂了生意盎然的青春活力。结构大体上由盼春、描春、颂春三个层次组成。
作品开头先用叠句显示出盼春已久的急切心情,后以拟人手法把风写活,以示春已来到,一开始便点出主题,极力渲染了由于春终来临而无限欣喜的情绪。接着,就以生花妙笔,点染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景:“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山、春水、春日,是最能代表春天生命力的象征,作者以“朗润起来”、“涨起来”、“脸红起来”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分别写出了它们的欣欣然“醒”来的样子。这里是总写春景;一方面把开头的“春天的脚步”具体化,一方面为下面的描春起铺垫作用。
描春是本篇结构的重点,因此作者以大量笔墨,着力描绘具有典型个性特征的春天景象,真是画面叠出,叫人应接不暇。
首写春草。先写春草色彩绿得可爱,后写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词极力形容了刚刚破土而出的春草的鲜嫩清新的姿态;偷偷地“钻出”,则表现出春草生命力之旺盛。“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又可见其蔓延得何等迅速。这是直接描写百草竞发的场景。“坐着,躺着”,随你自由;“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任你玩去;“风轻悄悄的,草软软绵的”,多舒服,多惬意呵!这又是从人的感受角度,抒说春草如何点缀了人间的幸福。这样,春草沾上了人情,更是出落得生意洋洋了。
次写春花。随视觉所及,先写树花,后写野花。写树花先写种类繁多,用拟人化手法写百花争艳的形景;再写花色,红的桃花像火,粉红的杏花像彩霞,白的梨花像雪,这又是以新颖喻语,摹划众花容貌;接着由闻到花香而萌发联想,展出一幅硕果满树的图景,无限诱人,可谓神来之笔;最后写春虫,蝶舞蜂歌,把花香具体化形象化了。对野花则着重写它繁杂,说明不仅长得多,而且品种也多,真是万紫千红。野花和上面春草呼应,花草羼杂,红绿相映,又增添了春的情趣。树上群芳吐艳,树下野花争春,其间蝶醉蜂狂,一片春意闹闹的景色,尽收眼底了。
三写春风。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描写:一写春风拂面,是触觉的感受;二写风送芳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是嗅觉的感受;三写风传乐声,鸟语、水声、笛韵交相应和,这是听觉的感受。大自然的风本是无形、无色、无味的,而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把它写得形神兼备捉摸得住了。
四写春雨。春雨绵绵,“一下就是三两天”,先看春雨的迷人风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这是一幅多美的烟雨图!接着又让你看雨夜图: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春雨知时节,人勤耕种早,农民把春雨称为春霖,春雨贵如油,他们抓住这大好时机,努力耕耘。请看,在一片蒙蒙细雨中,他们“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辛勤地工作着。这又俨然是一幅雨耕图了。
五写迎春。春光明媚,风景宜人,春在树上,春在花间,春更在人的心上。所以作者最后集中描绘春回大地,人们无限喜悦的心情。从天上到地下,从城里到乡下,到处荡漾着春的气息,深刻表现了春天给所有的人带来了青春活力。结尾,简朴短语,实是全篇点题之笔,作者之所以写春,其意也就在此。
最后是颂春。应该说,作品所有一切都归结在“颂”字上,因为作者正是有感于怀,心中充满了对春的赞美之情,才勾起他创作激情的。文章紧扣上一层次,以三个排比句式,进一步总括春天风貌,进一步显示题旨。又以三个比喻的连用,构成递进关系,既表达了时间(孟春、仲春、季春)的推移,显现了具有无限生机的春境,又抒发了自己要紧跟春的脚步,努力“上前去”的心境。
朱自清绘态状物就常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写“活”,就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体察,品味其“细端末节的千差万殊”,咀嚼出其中独特的风味。譬如同是写春草,晴天的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是被初阳蒸融的缘故;雨天里的春草则是“青得逼你的眼”,这是细雨滋润的结果。再如写春雨,以“像牛毛”形容它的细密,“像花针”形容它的纤洁,“像细丝”形容它的绵长,而“密密地斜织着”,更把微风吹动细雨的景状写得惟妙惟肖了。这种雨景确是不同一般,只有春天才有的。要写“活”,还需要融情入景,可以说,在春里,句句是景语,句句也是情语,通篇绘景,也通篇抒情,那花草、树木、风雨,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春天到来而勾起的无限喜悦的情绪,而显得“气韵生动”。春作于1933年2月21日,当时朱自清刚和陈竹隐重组新家庭,心情十分愉悦,在这篇散文里,心境和意境是相符的。
-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几道泉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代大约有多少古诗词,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大概有多少首诗词,中国古代大概有多少首诗词,古代的古诗一共有多少种。古诗分类-古体诗-乐2113府-律诗-绝句《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5261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
-
郡阁昼常掩,庭芜日复滋。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拙病宦情少,羁闲秋气悲。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唯有江湖意,沉冥空在兹。
-
江楼曲 李贺 楼前流水江陵道, 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 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 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 黄
-
本篇是作者读《李文公集》后写的一篇书后,李文公即李翱,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书后”是一种文体,近似于跋,但形式和内容更加自由。
-
龙枝已逐风雷变,减却虚窗半日凉。天爱禅心圆且洁,故添明月伴清光。
-
[注释](1)也教:也得。插柳:古时寒食节有在门上插柳的习俗。纪:通“记”(2)粤人国:指广东、广西等地。(3)冢[音“肿”]:坟墓。庞老:即庞德公,东汉襄阳人。清明时,他携全家老小上山扫墓。这里指村民们举家上坟。(4)汉寝唐陵:汉唐时代帝
-
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盆池,顾名思义,即以盆贮水,养鱼植荷,是一种供人观赏的园林艺术。韩愈曾“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并有七绝五首,以轻灵
-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作品赏析【注释】:
-
人言卢祀是奸邪,我觉魏公真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