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盆池五首选三首(其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盆池,顾名思义,即以盆贮水,养鱼植荷,是一种供人观赏的园林艺术。韩愈曾“老翁真个似童儿,汲井埋盆作小池”,并有七绝五首,以轻灵的笔意,抒写玩味盆池的新鲜发现和微妙感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写种藕初生的喜悦心情。
起句不言今日之喜,反说往昔之愁。“盆池作不成”,从手法讲,是故纵之笔,意在反衬。从情感讲,是怀着喜悦回味愁苦,是一种心理享受。所以前面冠以“莫道”二字,稍见欲擒之意,初露喜字端倪。
第二句说种下不久的莲藕全都萌发了生机。盆池里,嫩芽点点,泛着生命的绿光,照得人心旌摇曳。从“初”、“已”二字的呼应中,本已显出欢悦之心。又着一“齐”字,暗表荷芽竞生,使惊喜之情跃然言外。
文行于此,似有山重水复之势。然而,诗人并没有浅尝辄止。一发而不可收的激动鼓舞他去想象未来的情景。于是,点点新芽幻化为圆圆翠叶,风雨一来,声声作响,令人牵肠挂肚,思绪难收,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对雨打荷叶的久久品味中,那种骤然而生的惊喜渐渐深化为一种惬意和满足,沉淀于心灵深处。
诗歌后联二句角度新颖,意境奇异,不仅使行文遇塞而通,使喜悦之情得以升华,而且还别有天趣。在古人心目中,荷花是美的象征。屈原有“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曹植以荷花比洛神。李白毕生追求的便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可是,韩愈在诗中却不说看荷而说听雨,不说雨打荷花却说雨打荷叶。这种一反古人常情的奇思妙想,体现着作者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文学主张,给诗歌增添了新的趣味。那出人意料的“萧萧打叶声”,宛若天籁,令人神往,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
-
桃花艳史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合影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荷兰莱敦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合
-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藩篱无限景,恣意买江天。种竹交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一个人悲哀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很悲伤的诗句,形容对一个人彻底心凉失望的古诗词,形容人生悲哀的诗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
这首诗当是傅若金出使安南回到衡湘驿时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在驿站见到的春天景色,表现了渐近故乡时的喜悦情怀,诗风简洁洗练,清新明快。在元代,为了加强统治,驿站建立相当完备,全国有一千五百多处,为往来的官员、军队提供居住、饮食和转运的便利。衡湘驿就是其中之一,在湖南衡阳附近,是从中原通往广州、安南的要冲,
-
1这株粗高的法桐开始落叶,十一月在北方。在北方的——原野、山岗、城市、村庄所有的法桐,我知道,所有的法桐都已经开始落叶,扑簌簌,在
-
名言: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系于意, 不系于文。 句意: 一篇作品中没有固定的句子, 一句话中没有固定的字, 这是由作者的志意决定的, 而不是由文章本身决定的。 出处: 唐· 白居易《新乐府序》
-
全诗可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二句写为官的作者本人深居简出,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官署亦不办公,这些都间接表明
-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
《杨朔茶花赋》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杨朔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
-
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却寄两条君领取,明年双引入中书。[宰相入朝举双烛,余官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