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面对中秋明月,诗人没有歌颂它的清澈明亮,也没有徒发“月圆”而“人不团圆”的人生感慨,而是将其思想的触角径直伸向大自然的波谲云诡,希图从中探究其个中变化的深层奥秘。这无疑是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而这也就决定了这首诗不同凡响的艺术风格。
首句写月亮所处空间位置及其盈缺变化。“青冥”即青天、青空,语见屈原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诗人由眼前中秋月的盈满圆朗追想到此前和此后月亮的残缺损亏。而这种“盈缺”变化竟能发生在远不可测的“青天”之外,究竟是受什么力量所驱使?这问题既使诗人高度兴奋,也使其深深的苦闷。
次句紧承首句,通过对青空之外月亮图像的直观,诗人相信“东风”一定永远不停地在那里吹拂着,因为诗人分明看到一树粗大的丹桂长年不衰,枝繁叶茂,一直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东风”即春风,礼·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可见东风就是春风。这是一种多么奇特而丰富的想象!
三、四两句顺接前文,诗人接着又进一步展开想象的双翅大声发问:是哪个人种植的丹桂,为什么它在生长过程中没有伸出月轮外面的枝条?这一疑难问题的提出,其参照系便是诗人生活其中的人世间,这是诗人生活阅历中所从未见过的奇观。我们无法猜测诗人对当时社会是否有一种不满情绪,但观其通过两种景观的对照将月宫生活写得那样美妙动人,其向往月宫温舒生活的意向显而易见。“丹桂”是桂树的一种,其叶如桂,皮赤。晋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载,“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传说月宫中长有丹桂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而诗人将其坐实后又通过自身人生经验的积极参与对其进行新的探寻索解,这无疑会增加诗的神妙色彩。
显而易见,这首诗最大特点即是结想奇特,妙想连珠。因此刘拜山先生给其以“设想奇妙,乃屈原天问之遗”的高度评价(见千首唐人绝句)是不过分的。
-
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师位何等尊重。|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天地君亲师,五者并列,师位何等尊重。》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蔗味老弥甘,交情交更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蔗味老弥甘,交情交更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作品赏析[江南新词有云:“暮雨萧萧郎不归。”]
-
宋词典故·贲育 【出典】 《史记》卷一○一《袁盎传》:“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孟康曰:‘孟贲、夏育,皆古勇者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贲,孟贲;育,夏育也。《尸子》
-
松间风未起,万叶不自吟。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宫徵不独运,埙篪自相寻。一从别乐天,诗思日已沉。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微之从东来,威凤鸣归林。羡君先相见,一豁平生心。
-
白种人 ——上帝的骄子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那小西洋人,那白种的孩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
-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 ‘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
-
连枝花样绣罗襦,本拟新年饷小姑。自觉逢春饶怅望,谁能每日趁功夫。针头不解愁眉结,线缕难穿泪脸珠。虽凭绣床都不绣,同床绣伴得知无?
-
绮怀 作者: 黄景仁 【原
-
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