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荀子建立了宗经征圣明道的价值标准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荀子建立了宗经征圣明道的价值标准

荀子作为儒家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强调博学与文学的重要性,荀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大略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子这里所说的“学”、“博学”、“文学”,其内容不能等同于今日文学的概念,但却包含文学的内容在内。荀子把文学视为人的修养之重要内容,这正是对孔子重视“文”、“文学”主张的继承。
荀子在评论五经之时,提出了“诗言是其志也”的说法。荀子·儒效曰:“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知也,春秋言是其微也。故风之所以为不遂者,取是以节之也;小雅之所以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颂之所以为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天下之道毕是矣。”这里荀子之言诗言其志,指的是诗为圣人人格之表现,此与尚书· 尧典宽泛地说“诗言志”不同。王先谦荀子集解曰:“国风所以不随荒暴之君而流荡者,取圣人之儒道以节之也。”也即毛诗序之“发乎情,止乎礼义”。“文”指文饰;“光”者,广也;“至”指“盛德之极”。而书、礼、乐、春秋虽不可称为文学,其言事、言行、言和、微隐,与诗之言志相为表里,构成一个圣人人格内容与形式的大系统。文学正是养成圣人人格内容与形式的途径之一。
荀子是宗经、征圣、明道学说的倡导者,他重视博学、文学,重视诗之言志、风之不遂、雅之文饰光大、颂之美盛德,都是局限在人伦纲纪一途,所以学习的范围、学习的目的是既定的。荀子·劝学曰:“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尚书之言政事,诗之述情态,礼为建立行为纲纪,乐主中和,春秋具微言大义,可以教导人超凡入圣,成为君子,因此,是学习的最高典范。
荀子是一位博学的学者,他对于易、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的流传,居功甚伟,他通过对儒家经典的传播,既发现了圣人孔子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五经是圣人智慧所具有情志文采的完善体现,所以学习必须以圣人及圣人创设的经典为根据,学习的目的是成为圣人,同时,他又发现了五经各自的特点,如“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荀子·劝学)的特点,即“礼、乐标举法则而无论说分析,诗、书记载故事而不切近当前,春秋文辞简约,意旨微妙,一时难以索解”(顾易生、蒋凡先秦两汉文学史第三章)。所以在学习之时,“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即要通过师徒传授认真地领会五经意旨。
荀子以征圣、宗经、明道的纲领为基石,发表了他对“言”、“名”等问题的看法。荀子·非相曰:“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荀子·正论曰:“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荀子·正名曰:“今圣王没,天下乱,奸言起,君子无执以临之,无刑以禁之,故辨说也。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故期命辨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辨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期命也者,辨说之用也。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明而期,质请而喻,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所谓辩,就是一种有说服力的言谈,文以明道,君子好辩说,正命名而辨异同,是基于卫道的目的。道关乎治乱人情,心之与言、说、辞、命,必须合于道,而道则以礼义之顺,合于圣人。背离道,名不合实,虽辨丽,也是应抛弃的。言、名的道理,用于文学创作,便是对文学内容明道目的和文章用词命意切实的一种要求。“言必当理,事必当务”(荀子·儒效)。“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俛然而类,差差然而齐,……名足以指实,辞足以见极”(荀子·正名)。欲要名实相称,言理当务,有助于王化大业,若“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荀子·非十二子),“诱其名,眩其辞,而无深于其志义者”,违背名辞为“志义之使也”的本分(荀子·正名),无疑是有害的。
猜你喜欢
  • 《忆秦娥·临高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忆秦娥·临高阁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题解

  •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全诗赏析

    秋月高悬空碧外,仙郎静玩禁闱间。岁中唯有今宵好,海内无如此地闲。皓色分明双阙榜,清光深到九门关。遥闻独醉还惆怅,不见金波照玉山。

  • 王维《田园乐 萋萋芳草春绿》阅读答案解析附翻译

    王维的《田园乐 萋萋芳草春绿》是一首描述春天田园景色的诗。诗中描绘了春天中的绿色草地和芳香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和喜悦的感觉。这首诗展示了王维高超的描写力和景物交融的能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语言,王维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体验。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我们能深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优雅和对自然的热爱。

  • 石柔《绝句》阅读答案

    石柔的《绝句》是一首抒发心情的诗作,通过四行短小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中以简洁而精准的言辞,揭示了生活中的痛苦与无奈,并透过这些短暂的文字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悲怆和孤寂。读完这首诗,我开始思考起生活中的那些绝望和不如意的时刻,也深感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思考。这首诗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启示,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这短短的四行诗中,作者通过简洁而精彩的言辞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 《过秦楼·水浴清蟾赏析》

    此词通过现实、回忆、推测和憧憬等各种意意象的组合,抚今追昔,瞻念未来,浮想连翩,伤离痛别,极其感慨。词中忽景忽情,忽今忽昔,景未隐而情已生,情未逝而景又迁,最后情推出而景深入,给读者以无尽的审美愉悦。上片“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 有关于反复的名言名句大全——“旧书不厌百回读”

    ● 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 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反而夸张他走了很长的路程。 ——————凯洛夫 ●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

  • 辛弃疾《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纇石》全诗鉴赏

    两峰如长喉,有石鲠其内。千金随侯珠,磊落见微纇。何言西子美,捧心作颦态。夷齐心著肩,欲间使分背。小亏或大全,知恶及真爱。堂堂老充国,荒寻得幽对。朝夕与山语,俯仰弥三载。谓我知子心,茅塞厌荟薱。有美玉于

  • 袁枚《笑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袁枚 【原文】:陆大夫本无笑疾,养空而游,所

  • 欧阳修《崇政殿试贤良晚归》全诗鉴赏

    槐柳依依禁御长,初寒人意自凄凉。凤城斜日留残照,玉阙浮云结夜霜。老负渔竿贪国宠,病须樽洒送年光。归来归带西风冷,衣袖犹沾玉案香。

  • 有关桃花的古诗词名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桃花的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关于描写桃花的古诗名句,有关桃花的古诗名句,含有“桃花”的古诗词名句。元稹《桃花》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齐己《桃花》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白居易:《大林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