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止赵惠王伐燕(燕策二)”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注释】 ①且:将要。 ②惠王:即赵惠文王,名何。 ③易水:在今河北,源出易县。 ④曝(pu音铺):晒太阳。 ⑤鹬(yu音郁):一种候鸟,羽毛茶褐色,嘴、腿很长,常在水边或田野里捕食小鱼、虫子和贝类。 ⑥拑:夹住。喙(hui惠),鸟嘴。 ⑦禽:通“擒”,捉住。 ⑧相支:相持不下。 ⑨熟计:反复考虑。
【今译】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替燕向惠王说:“现在我来的时候,经过了易水,一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一只鹬鸟飞过来啄它身上的肉,蚌急忙合起两壳,死死地钳住了鹬鸟的嘴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个死蚌。’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两个互不肯放,结果渔夫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将要进攻燕国,燕、赵双方长期相持不下,就会使广大将士民众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渔夫啊!因此,希望大王反复考虑这件事。”惠王说:“很好!”于是放弃了进攻燕国的计划。
【集评】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引俞宁世语:“不经之言,至当之理。”
清·张星徽国策译林引唐锡周语:“即韩卢东郭之说,而此更曲畅有味,诞谩有情。其妙全在‘过易水’三字,不尔便孟浪矣。”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此喻凡三见,而风藻各殊。盖天下之情势,实无以易此,亦说士所自得意处。方知文章有一事,而任人翻出无数新样,才岂有尽时。”
【总案】 本文引用的故事已记作流传千古的寓言,至今仍被广为运用。它有如警钟,告诫人们切莫置共同的敌人于度外,而一味地彼此争斗,否则必然会两败俱伤,他人得利。
苏代为了劝阻赵王伐燕,将燕赵喻为鹬蚌,将秦比作坐收渔利的渔父,使赵王一下子明白了燕赵相争,秦国得利的道理。以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说理服人,是战国策士惯用的伎俩,从而形成了国策的一大特色,本文正见其一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季景物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四季景色的古诗词,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全诗),推荐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各三首。*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
-
汉代绝句日暮秋云阴日暮秋云阴,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莲花玳瑁簪。题解汉代刘向在《别录》一书中提及“隐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
梁鸿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梁
-
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忽见孟生题竹处,相看泪落不能收。
-
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
-
卢仝《喜逢郑三游山》唐山水诗鉴赏 卢仝 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卢仝是一位追求怪异之美的诗人。就连同样是惯于写光怪陆离、震荡变幻之事物的韩愈,也说过他“怪辞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① 。(《吕氏春秋·尽数》) 【注释】 ①户枢(shū):门轴。蝼(lóu):蝼蛄,一种农作物地下害虫。 【译文】 流动的活水不会腐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蝼蛄,因为运动
-
仙人子真後,还隐吴市门。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敲门无贵贱,遂性各琴樽。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敝庐虽尚在,小圃谁当樊。羡君欲归去,柰此未报恩。爱子幸僚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古文·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齐宣王问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