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蜕化阶段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蜕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一个书者进入旺盛的创作时期,也是一个由博返约,由熟求生,由险绝复归平正,自求新意,自立面目,自辟门径,自创风格的 “出帖” 阶段。如果说“入帖”阶段主要以法度、功力见胜的话,而 “出帖”阶段则当以立意、个性为主。因此,在蜕化阶段要十分重视个人的学问、胸襟、识见、眼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尚的审美意境与强烈的艺术个性。凡古之名书家,必能独具风格,各领风骚,自辟蹊径,雄据一席之地。故当今有志于书者,亦须不甘心寄人篱下,讨人生活,而能居高临下,纵横博览,雄视古今,力求放宽眼界,导引灵性,别开生面,藉以填补艺术领域之空白,开拓艺术领域之境界。朱和羹临池心解中云: “作文须立身题巅,从空处落想,到得空处,自然不脱不粘。作画到得空处,自然超浑洒脱,作书何独不然。”“入帖”只是创作的手段,“出帖”才是创作的目的。书法艺术最为可贵的并不是熟练的技巧,而是独特的风格;不是深厚的功力,而是强烈的个性,从有法至无法,体现出一个书家对法度的灵活运用。正如赵崇绚 鸡肋集中所谓: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秾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人之妙处亡,妙不在于法也。”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化“他神”为 “我神”,心中只有一个“我”字,将我融化到理法中去,融化到自然中去,我行我素,我写我神,我抒我意,我用我法,笔笔从我之心坎里流出,字字由我之胸臆中脱出,以我的个性去开创新的审美领域,以我的情感去抒发我的审美理想,只有这样,才能与古人保持一种不粘不脱的因缘关系,才能独创自己的风格。“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实践证明,风格的表现愈到后来愈难,愈有情理愈难,前人已捷足先登,后人则无从插手,非腹充古今、理法全备、参变蜕化、融会贯通者难臻斯境。
蜕化的创作阶段是一个由博返约的阶段,也是一个兼收并蓄,“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的熔铸贯通的阶段。到得此时,必能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取诸众长,总而成之;而通篇之间,笔调一致,从而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总体风格。正如清人书法秘诀中所谓:“终段则无他法,只是守定一家,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个不休,写到熟极之处,忽然悟门大启,层层透入,洞见古人精微奥妙,我之笔底,进出天机来,变动挥洒,回头视初时宗主,不缚不脱之境,方可以自成一家矣。”由博返约需要一个作者具有很高的概括能力和取舍功夫,故“悟”、“通”二字,实乃关键之处,悟其笔意,通其理法,一旦豁然悟通,涣然冰释,则入坦途,此时但觉一片化机,清光大来,就会获得创作的自由。
蜕化的创作阶段又是一个“熟中求生”的阶段。熟有烂熟与圆熟二种,烂熟是熟在形貌,圆熟是熟在理法。烂熟者往往在过多的重复中泯没自己的创作灵性,好像臻于完美,实则罄其所有,形成“结壳”;圆熟者笔意自肆,变态无常,处处能兜得转,笔笔能合得浑,好像无意求工,反能随机生发,新意时出,于生拙平淡中有变化,有创造。因此所谓“熟中求生”非真生真拙,而是一种圆熟的境界,是一种不步旧径、变化无端、神采飞扬、气象超越的境界。汤临初书指中曰:“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明代的著名书家董其昌对自己的字很是自负,他常常喜与赵孟頫相比,自谓“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若不能熟而求生,强事离奇,反而弄巧成拙,是魔道也;若不能熟中求生,随机生发,反而为法所拘,是俗道也。顾凝远画引中谓:“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所谓雅人深致也。”由是观之,“生”是一种超逸于法度之外,不求工而自工,不经意而皆意的圆熟境界。
蜕化的创作阶段又是一个“复归平正”的阶段,这是一种奇正相生、文质相谐、物我化一的“第二自然”境界。梁��频罗庵论书谓:“古人于书,大抵晚岁归于平淡,而含浑收敛,多若不经意,不用力者,无复少年习气矣。”这种境界“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其中蕴含着作者极大的功力和深邃的修养,到了这种境界,出则奔轶绝尘,入则重规叠矩;于意趣之中不违情理,于豪放之外不失沉静,于平淡之中不失姿态,于工妙之内不违自然;平中寓奇,奇中寓平,极其耐人寻味。这种境界,看似纵横驰骋,却又气静神闲,绝无剑拔弩张之态,亦无诡僻狂怪之习,清雅之气扑人眉宇,宕逸之姿天趣溢发。因此“复归平正”又得一种圆通的自然境界。
以上三种不同的阶段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审美境界,这三种境界是一个书者在学习和创作中的三道关隘,一关比一关险阻,中藏无穷甘苦,故凡志于创新者,必定要具有过三关、斩六将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才能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又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决容不得逾级躐等,取巧速成。古之书家,大器晚成者居多,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种由熟返生、由博返约、由奇返正的回归现象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规律在书艺中的体现,只有顺应这种规律,才能获得充分的创作自由。
猜你喜欢
  • 《春日寄怀赏析》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

  • 关于古人的送别诗句,古人送别的诗句和佳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人的送别诗句,内容包括古人送别的诗句和佳句,关于古人送别的古诗,关于送别的古诗句。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 形容不忘初心的爱情古诗词(表达不忘初心的古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不忘初心的爱情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不忘初心的古诗句,急寻表达在爱情中不忘初心,继续珍惜,并努力的诗句求大神帮忙,关于不忘初心的诗词8字。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宋·晏几道《风入松》释义:如果你对这件事的初衷还是没有改变的话,那么你初时的意思大多会与这个相同吧!2、千磨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题 解】这首词写于1176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

  • 经典美文句子赏析

    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经典美文句子赏析,希望能帮助到你!  经典美文句子赏析1  1、纵然从命运的起点回到原点,仍然一无所有。这是命运,是人生,绝不能埋怨任何事物。剧情还在上演,演完自己的人生戏剧,是离不开自己作为主角的唯一法则,这是成功以及失败者必须面对的事实。  2、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象刀剑愈见

  • 白居易《喜老自嘲》全诗赏析

    面黑头雪白,自嫌还自怜。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名籍同逋客,衣装类古贤。裘轻披白毳,靴暖蹋乌毡。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弦。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铁马因疲退,铅刀以钝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

  • 《先秦散文·国语·胥臣论教诲之力》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国语·胥臣论教诲之力》原文鉴赏

  • 李白《落日忆山中》全诗赏析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 白居易《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全诗赏析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 唐诗《月夜忆舍弟》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析

    杜 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② 【注释】 ①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杜甫时在秦州,城楼上有戍兵守夜,定时击鼓。秋边: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