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 呴籍叱咄, 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注释: 郭隗(wei): 燕国贤士。帝者: 想成帝业的人。处: 相处。诎指: 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诎通“屈”, 指通“旨”。事: 侍奉。北面: 面向北。古时候师坐北而面南。百己者: 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嘿: 通“默”。什: 同“十”。冯几: 靠着搁几。眄(mian) 视指使: 斜着眼睛示意, 用手指头指使人。恣睢奋击: 瞪眼睛, 拔拳头。呴(xu) 籍: 喘着气顿脚。叱咄: 大声斥责。徒隶: 此指唯命是从的奴才。服道: 行王道。
句意: 郭隗先生回答说:“想成帝业的人以贤者为老师而与他相处, 想成王业的人以贤者为朋友而与他相处, 想成霸业的人以贤者为大臣而与他相处, 亡国之君把贤者视作奴仆而与他相处。不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侍奉贤者,面向北, 恭恭敬敬地拜贤者为师, 接受他的教诲, 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来; 行动在贤者前, 休息在贤者后, 最先向贤者虚心请教, 最后才住口停问, 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来; 别人怎么干, 自己也怎么干, 那么和自己能力相等的人就会来; 靠着搁几, 拄着手仗, 斜着眼睛示意, 指手划脚指挥人, 那么供人使唤的仆人就会来; 如果瞪眼睛, 拔拳头, 暴跳如雷地大声斥责人, 那么唯命是从的奴隶就会来。这是古代行王道得人才的方法啊。
战国策·燕策·燕召王收破燕后即位
-
《先秦散文·公孙龙子·迹府(节选)》原文鉴赏
-
以《商君书》而论,“壹”出现的频率相当频繁,而且地位也甚为重要。此篇竟然作出了对“壹”的专篇大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对此发生了如此的兴趣,有如此的偏爱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月亮的月的古诗词句,内容包括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最好诗中带有“月”字,关于月亮的古诗10首,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最好诗中带有“月”字。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
-
尼泊尔的民族服装,男子上衣是大襟、和尚领、系布襻的过膝褂子。尼泊尔语称“兜拉”。裤子是胯大裆肥腿瘦包脚腕的“马裤”,尼泊尔语称“苏鲁瓦尔”。帽子是黑色或织花椭圆形布帽,尼泊尔语称“多毕”。在家里通常穿
-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
南国昼多雾,北风天正寒。路危行木杪,身远宿云端。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鸡鸣问前馆,世乱敢求安。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意思】两句大意是: 前代象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人我 已无法见到,后代知人善任的贤君一定会有,但我已不可能 见到了。诗句俯仰古今,感慨
-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
交友类名言赏析《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
-
有关阐述基督教早期历史的物质材料一方面确实不多,另一方面其发展图像也肯定在早期就被基督教自身的教义歪曲了。后世的人们都是根据他们自身的利益和兴趣对教义任意取舍和添加的。不过,从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
-
戚里夸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鲁侯不得辜风景,沂水年年有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