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楼前》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唐代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不仅给强大的唐帝国以致命打击,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导致了最终的灭亡;而且使原来发达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更加不堪其苦。因此围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酿成,当时及其以后许多诗人墨客都在苦苦思索,寻求解答。这样,诗人对之进行思考也就是自然的了。
“楼前”,即勤政楼前。站立于破败的勤政楼前久久凝望:这既成为了诗人引发灵感的一个契机,也为诗人思考历史提供了一个实在对象。
首句点明勤政楼修建时间。“天宝年前”,据记载,勤政楼修建于唐玄宗天宝年以前的开元年间,当时唐玄宗一举除灭韦氏后党势力,雄心勃勃,决心要干一番大的事业,所以诗中特别点出“勤政楼”三字,暗示其当时下令修建此楼原也包含着良苦用心,有激励自己勤于朝政的深层用意。
次句逆接前意。“千秋”,敬词,指别人寿辰;“作千秋”,即祝寿。“每年”,说明其庆祝寿辰活动的频繁;“三日”,表示每回祝寿活动持续时间之久,旧唐书·玄宗纪载,每逢唐玄宗寿辰,“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诗人有意识将“勤政”和“作千秋”两个互不相容的概念排列一起,通过其自身的矛盾对照,辛辣嘲讽了唐玄宗修建此楼后的名实不符和言行不一。
三、四句承接第二句,以马圈里的老马接受舞蹈训练,因此一听到音乐就要举头起舞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具体揭露了祝寿活动的穷奢极欲和挖空心思。“飞龙”,马棚名称。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曾命人对100匹马施行舞蹈训练。这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花去多少人的心思,扭曲多少人的灵魂,培养多少拍马逢迎之徒!何况这还远不是其祝寿内容的全部。勤政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勤乐楼,这对于下令修建勤政楼的唐玄宗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嘲弄和讽刺。
这首诗其意在对唐玄宗骄奢淫逸生活进行猛烈抨击;然而从整篇诗看,却没有一句直接抨击的内容,其抨击意向只是在充分叙事中自然流露出来。诗人巧妙利用了“勤政楼”其名,却重点描写了其荒于朝政之实,并且善于将一般叙事和对典型细节的描绘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唐玄宗荒废朝政、耽于淫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罪过的揭露和批判。
-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十句左右),内容包括我要一首有10句左右的古诗..有要求的,全诗只有十句的古诗词,古诗10句。《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
-
第一次见到沙枣树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三年前,我援疆到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工作的第一个秋天,到团场去调研季节工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留恋过去时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对逝去时光留恋的诗句,表达“怀念过去时光”的诗句,描写“怀念时光”的古诗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
-
君不登郎省,还应上谏坡。才高殊未识,岁晚幸无他。枥马羸难出,邻鸡冻不歌。寒炉余几火,灰里拨阴何。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欲舞腰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品赏析【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3、浑:简直
-
青鸟衔巾久欲飞,黄莺别主更悲啼。殷勤莫忘分携处,湖水东边凤岭西。
-
潘岳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
-
东坡以简约传神之笔,为读者描述了一出牛食稻苗的喜剧性冲突,并将稚童与父母间争辩时的嬉笑、暴怒之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仅就行文艺术看,这充满情趣的描述,已可令人解颐!